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月,国共两军之间的战略决战正式落下帷幕,我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场上争取起义、投诚、和平改编和歼敌共154余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将战线推进至长江北岸。国民党军主力的主力已损失殆尽,在“和谈”的幌子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临时拼凑了70余万部队,布防于上海至宜昌一线,构成了陆海空立体防线,妄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我军渡江南进,造成“划江而治”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侦察员从长江南岸带回青菜

但我军并不打算给国民党军在江南苟延残喘的机会,集结华东野战军60万人、中原野战军30万人及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10万人,总兵力100万人陈兵长江北岸。其中,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挥师安徽无为县境,展开渡江准备工作,首要任务就是了解对岸敌情,以实现知彼知己。此时,华野9纵的番号已改为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27军。

军长聂凤智几度安排军侦察科试着过江侦察,可惜每次都无功而返;各级侦察分队也被宽阔的江面所阻,“英雄无用武之地”。但这天午饭时,饭桌上突然摆上的韭菜炒鸡蛋和炒青菜却让聂军长眼前一亮,因为这在长江北岸可是“珍贵食材”;细问之后,果然是昨晚有侦察员成功登陆长江南岸,但没有碰上敌人,最后就顺手采摘了一把韭菜和青菜归来,表明“不虚此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0侦察兵偷偷渡过长江

这顿时启发了聂凤智,他接连组织侦察兵过江侦察,成功偷渡8次,从对岸抓获了30多名俘虏回来,但基本都是普通士兵,对了解敌人整体部署没有太大帮助。眼看距离渡江战役发起时间仅剩半个月,聂凤智决定派遣一支侦察分队过江,与对岸的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详细掌握对面敌人的整体部署和变化情况,然后通过报话机及时向军部报告。

1949年4月6日,第27军军侦察营教导员车仁顺、军侦察科科长慕思荣登牵头,以军属侦察营2连为骨干,组成“先遣渡江大队”,总兵力300余人;当晚渡江大队兵分两路,分乘十余艘木船向南岸进发,尽管渡至江心时就被对岸守军发现,一顿炮火牺牲了11名战士,但主力还是成功渡过长江天险,并与当地游击队会合。此后14天,“先遣渡江大队”在敌人后方四处活动,基本摸清了对面之敌的兵力部署、江防敌军番号、敌军炮火位置及沿江河流、水文等重要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功掌握对岸敌情立下大功

4月20日,渡江战役开始,第27军按照事先侦察的情况安排进兵,先遣渡江大队又在敌后山头、高坡点燃一堆堆篝火,为江北炮兵指示射击目标,使得步兵一路势如破竹,成功突破长江防线。1949年9月,第9兵团司令部根据第27军侦察营2连在渡江侦察中的突出表现,授予其“先遣渡江英雄连”光荣称号,并颁发奖旗。2连的事迹,就是老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原型,而当年的那面奖旗,则被收藏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