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Wikimedia Commo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Wikimedia Commons

利维坦按:

看到孟乔森综合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疑病症(Hypochondriasis),这是指在没有明确医学根据的情况下,认定自己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精神病理状态。不过,疑病症在2013年版DSM-5取消了疑病症的诊断,取而代之的是疾病焦虑障碍(illness anxiety disorder)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的诊断。

然而,描绘健康焦虑范围的努力并不足以澄清疑病症的模糊本质。这些表面上有用的术语实际上收效甚微。尽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了解困扰我们的疾病和精神疾病,但身体最难解的谜团仍然存在。医生和患者必须共同应对。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是抛开任何道德说教的冲动,拥抱不确定性——而这正是现代医学最没有能力做到的。

1951年,伦敦医生理查德·阿什(Richard Asher)写了一篇期刊文章,内容是“大多数医生都见过一种常见的综合征,但对此却鲜有报道”[1]。他描述了一种看似患病的人,他们有着戏剧性但合理的病史,无数次前往医院就医,与医疗专业人员发生争吵,并在违背医嘱的情况下自行出院。

简而言之,这些人患有今天所谓的“孟乔森综合征”(Munchausen syndrome),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假装自己或其他人(通常是儿童)得了重病。

如果这种疾病像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德国精神病学家,他首先发表了老年痴呆症的病例)或布里尔·伯纳德·克罗恩(Burrill Bernard Crohn,美国肠胃病学家,“克罗恩病”以他命名)那样接受了医学的命名习惯,那么它可能会被称为“阿什氏病”。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阿什并不热衷于将自己的好名声与一种伪疾病联系起来,他认为这种伪疾病是由“癔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受虐狂或某种类型的精神病患者”编造的。

阿什博士反而从文学作品中开始寻找灵感。在德国作家鲁道夫·埃里希·拉斯佩(Rudolf Erich Raspe)于1785年创作的一部如今已经被遗忘的小说《孟乔森男爵俄罗斯奇遇记》(Baron Munchausen’s Narrative of His Marvelous Travels and Campaigns in Russia)中,他找到了启示。

孟乔森男爵历险的插图,1890年。© Wikimedia Commo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乔森男爵历险的插图,1890年。© Wikimedia Commons

这部小说最初以匿名文章的形式出版,后来被重新改编成了无数版本,就像《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一样。小说中,孟乔森是一位贵族退役军人,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自己的离奇冒险,其故事明显荒诞不经,令宴会上的客人兴奋不已。在孟乔森众多的冒险故事中,他乘炮弹飞越泰晤士河,与一条40英尺长的鳄鱼搏斗,甚至还前往了月球。

与故事相伴的自然是原创插图。该小说1786年版中的一幅插图展示了孟乔森男爵挂在系着绳子的新月上。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文学学者萨拉·廷德尔·卡琳姆(Sarah Tindal Kareem)的最爱,她选择这个画面作为她2014年《十八世纪小说与奇迹的再创造》(Eighteenth-Century Fiction and the Reinvention of Wonder)一书的封面。

“18世纪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当时还没有明确的版权法和诽谤法,事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卡里姆说。拉斯佩的小说正是如此,因为他的孟乔森是基于一个几乎同名、当时仍然在世的人。

希罗尼穆斯·卡尔·弗里德里希·冯·孟乔森(Hieronymus Karl Friedrich von Münchhausen),是一名退役德国军官,曾与俄罗斯军团一起参加了两次针对奥斯曼帝国的战役。1760年,他在德国乡村过着悠闲的生活,定期在汉诺威的家中招待贵族。孟乔森善良、慷慨,个性活泼,以擅长讲富于戏剧性的故事著称,他并非骗子。

真实和虚构的男爵起初都是备受尊敬的人物。

“在拉斯佩的书中,孟乔森认为客人们在胡说八道,于是讲述了更加荒谬离奇的故事,来取笑他们的轻信。”卡琳姆说道。

她估计,拉斯佩的小说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被重印了100次。每一次编辑和翻译都对文本进行了些许更改。“然而,在后来的版本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是讲笑话的人,而是成为了笑话本身,”卡琳姆解释道,“他变成了一个小丑、一个说谎者和一个滑稽的人物。”

一幅约1740年代的肖像画,据信画中人物为孟乔森男爵。© Wikimedia Commo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幅约1740年代的肖像画,据信画中人物为孟乔森男爵。© Wikimedia Commons

无疑,对虚构人物的改写至少部分是由现实生活中孟乔森的反应所驱动的。“他如果能够随波逐流就好了,”卡琳姆说,“但他的过度反应让情况变得更糟。”

孟乔森对此事毫无幽默感。他憎恶别人对自己的描写,并多次扬言要起诉。除了当时诽谤法的模棱两可之外,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也阻碍了男爵的诉讼:在当时,这本越来越受欢迎的书的作者仍然是匿名的。孟乔森试图起诉戈特弗里德·奥古斯特·比尔格(Gottfried August Bürger),后者将该小说翻译成了英文,但孟乔森没有成功。

对愤怒的孟乔森来说,他知道有某个人(可能是他邀请到自己家里的人)正在或曾经以嘲笑他来获取财富。仿佛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诽谤诉讼,作者故意微调了主角名字的拼写。卡里姆说:“拉斯佩在这部浮夸的小说中插入了一个真实的、可识别的历史人物。”

几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一直未能搞清楚,为什么拉斯佩的主角要以孟乔森作为人物原型。

1872年的一幅插图中,孟乔森正骑着炮弹飞行。© Wikimedia Commo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2年的一幅插图中,孟乔森正骑着炮弹飞行。© Wikimedia Commons
孟乔森男爵与鳄鱼搏斗。© Wikimedia Commo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乔森男爵与鳄鱼搏斗。© Wikimedia Commons

“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见过面,”魁北克大学解剖学家雷吉斯·奥尔里(Régis Olry)说道,他是2002年一篇关于孟乔森综合征历史文章的作者[2]。两人可能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有过交集,拉斯佩在1760年代初在那里担任图书馆馆员,以偿还不断增加的债务,大约在同一时间,孟乔森(他的叔叔在学校基金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他家附近的庄园 举办了一场丰盛的晚宴。

和卡琳姆一样,奥尔里根本不认为所谓的“谎言男爵”是个骗子。“孟乔森是个讲故事的人,”他说,如果那些故事并非完全真实,原因有两个:“要么他有意编造这些故事来取悦观众(而且确实有效),要么这些故事是他不自知地在胡言乱语。”孟乔森在1760年(39或40岁时)退休,他不太可能遭受除了自大之外的妄想症。

古斯塔夫·多雷(Gustav Doré)创作的孟乔森男爵画作。© Wikimedia Commo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斯塔夫·多雷(Gustav Doré)创作的孟乔森男爵画作。© Wikimedia Commons

对于孟乔森来说,拉斯佩是一位匿名的施虐者,但对于拉斯佩而言,孟乔森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到了1785年,距离年轻许多的拉斯普(可能)与男爵相遇已经过去了20多年,男爵一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拉斯佩对孟乔森的看法仍然是一个谜。他是否因为自己身份卑微而嫉妒男爵的财富和地位?他是否崇拜孟乔森讲故事的技巧,并将这本小说当作一种赞美?

孟乔森的魅力可以在拉斯佩的传记中找到线索。拉斯佩1737年出生于汉诺威,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法律,但从未成为一名律师。拉斯佩有着丰富的履历,作家、研究员、翻译家、记者、图书馆管理员、地质学家和货币管理员————这个职位让他接触到了诱人的财富。拉斯佩后被指控盗窃博物馆的硬币和宝石藏品,并于1775年逃往英国。

越来越不可信的拉斯佩转向了骗钱计划和低级犯罪。比如其中一个骗局就是,假装在苏格兰贵族的地产上发现金矿,说服他投资矿业,然后卷钱跑路。欺诈那些不太聪明的上层阶级似乎是拉斯佩的特长。

与此同时,“在如此窘迫卑微的境遇中,他想起了曾在孟乔森男爵款待宾客时听到的故事,并且认为他可以利用段子,于是出版了......他对这些故事的回忆,”作家塞缪尔·奥斯汀·阿利博恩(Samuel Austin Allibone)在1908年指出,这些故事“毫无疑问是浮夸荒诞的,但总的来说,与孟乔森男爵为了娱乐他的酒友们而虚构的故事十分相似,可以辨认出它们的来源”。

拉斯佩精通德语、英语、法语和拉丁语,除了诗歌、研究论文之外,还涉足各种写作。然而,如果他通过写作来追求名利,那么男爵孟乔森的故事对他可谓名利双失。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拉斯佩有生之年,他最成功的作品上都没有出现他的署名。毕竟,声称拥有这部作品,意味着要与真正的孟乔森对簿公堂。

孟乔森男爵在海中旅行,1896年。© Wikimedia Commo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乔森男爵在海中旅行,1896年。© Wikimedia Commons

最终,孟乔森男爵比拉斯佩多活了三年。前者于1797年去世,至死对他对手的身份仍然一无所知,而后者于1794年去世。直到1824年,曾被起诉的翻译家比尔格的一部传记问世,才揭露了这本小说的真正作者。

在接下来的200年里,“孟乔森”这个词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据《牛津英语词典》[3],到了1850年代,它最常被用作动词、俚语,用来描述“极其不真实的伪自传故事”。及至20世纪50年代,这个词已无处不在,以至于阿什认为这是他命名新综合征的完美绰号。这位医生写道:“就像著名的孟乔森男爵一样,患有该综合征的人总是传播颇广,他们的故事,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既充满戏剧性又不真实。”

迄今为止,这种情况已被称为就医成瘾综合征(Hospital-Addiction Syndrome)、病历综合征(Thick chart syndrome)和住院综合征(Hospital hopper syndrome)[4]。

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它的官方名称是“自身做作性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self)或“他人做作性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another)[5]。然而,在口头上,人们更倾向于用这位男爵曾经的好名声来称呼这种病症。

在非常特定的文学领域之外,拉斯佩的名字几乎鲜为人知,而孟乔森的名字却家喻户晓。如果历史以不同的方式展开,这两个人的地位可能会完全互换。

“拉斯佩是一个色彩缤纷、浮夸的人物,但他也从事欺诈活动,”卡琳姆说。有些谎言备受喜爱,有些则是违法的,但这种区别及其后世影响的发展轨迹几乎是随机的。 所以,下次当你在晚宴上过度夸饰一个故事时,请考虑一下:三百年后,人们可能仍在谈论你,无论是好是坏。

参考文献:

[1]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0673651923136

[2]www.biusante.parisdescartes.fr/ishm/vesalius/VESx2002x08x01x053x057.pdf

[3]www.oed.com/dictionary/munchausen_v?tl=true

[4]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61219/

[5]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291304-overview?form=fpf

文/Rosemary Counter

译/tim

校对/tamiya2

原文/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the-18th-century-baron-who-lent-his-name-to-munchausen-syndrome-180984133/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tim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