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 者丨胡光旗

编 辑丨洪晓文

从春节的“年菜出海”,到4月广东预制菜品鉴交流会进入新加坡食品展会,5月广东预制菜组团出海投资考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马来西亚,今年以来,广东预制菜正在加快出圈出海的脚步。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大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

这一组数字的背后,是近年来蜚声海外的“预制广东味”通过有效对接国际市场、满足国际需求、打造国际品牌,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广东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标杆和样本。

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广东预制菜产业链上的相关品牌企业能立足自身出口优势,深度挖掘海外市场增量资源。欧洲以及美澳加等海外市场拥有数量庞大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对家乡味道的真切追忆和他乡异地的饮食差异,使这一部分群体能够成为预制菜的忠实拥趸。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对中式餐饮有着非常旺盛的需求,但当地的中式餐馆在食材用料、烹饪手法、安全健康以及口感味道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中式餐饮对人工和时间以及经验手法的要求比较高,中式餐馆的经营成本也在不断增高。需求和供给两方存在的差距,催生出海外预制菜的巨大市场,广东预制菜紧抓这一难得机遇,解决长久以来海外华人华侨的饮食需求,从而在国际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当然,预制菜产业出海的成功,除了深度对接海外市场需求之外,还必须要过质检标准这一关。面对国际市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可以看到广东不少预制菜品牌统筹制定了严谨、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以严格的标准,消除食客的潜在顾虑。特别是许多企业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食品安全与添加剂二选一”的旧思维,秉持“非必要不添加”的原则,借助杀菌后处理工艺以及先进的冷链技术,有效保障“舌尖上的预制菜”安全感满满。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对预制菜需求旺盛,如今不少企业已有优质预制产品,但缺乏海外推介渠道;而不少海外公司平台则正在寻觅有出口资质、适销对路的预制产品。一边是海外预制菜市场需求火热,一边是预制菜企业出海的迫切需求,促成产销对接便成了当下之急。广东积极向全省和海外市场持续发起征集,广寻出海佳品、出海渠道和海外伙伴,以平台链接的新模式,改变过去预制菜企业出口“单打独斗”和“点对点”的低效率做法,通过协会和协会、组织和组织之间面对面的形式,最大程度提高对接效率。依托协会和联盟,广东预制菜企业得以摆脱信息匮乏、合规风险与客户拓展等难题,解决了出海的后顾之忧。

当前,海外市场千变万化,出口形势复杂多变。各国对于预制菜和食品安全的标准不一,监管各异,客观上给预制菜企业研发菜品以及开拓市场带来不小挑战;同时,预制菜企业如何更好地对接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品牌忠诚度和信任感,做大做强海外市场,精细挖掘潜在增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引入更多有实力的“耐心资本”予以扶持。

当前,广东预制菜产业已经做好了“破题出圈”的第一步,期待未来能为世界呈现出不一样的“舌尖上的中国”。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黄丽鸿

21君荐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