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画像锁定“上线”

宜昌伍家岗: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

推进毒品犯罪打击与治理

“你的上线是谁?”

“李麻子。”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检察院在办理多起贩毒案件时发现,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上线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人——“李麻子”。“李麻子”是谁?除了这个绰号,毫无任何其他身份信息。寻找“李麻子”,成为这些贩卖毒品案件的重要突破口。

从设想到落地

2023年7月一个闷热的下午,伍家岗区检察院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研究一起贩毒案件。承办检察官在介绍这起案件时,另一位检察官表示自己也办理过一起贩毒案件,当时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毒品上线与该案一致,均为“李麻子”。是巧合还是存在关联?隐隐之中,一个贩毒网络呼之欲出。

但是“李麻子”是谁?其涉嫌贩卖毒品的事实还有多少?上下线还有哪些人?

据了解,目前禁毒工作中,毒情信息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缺乏有效整合,难以摸清毒品流通网络。此外,在传统的单点打击模式中,各自独立的涉毒案件之间缺乏数据碰撞,难以将毒品流通链条连根拔出,容易出现打而不绝、死灰复燃的困境。

“我们设想,如果能研发一个大数据监督模型,将所有涉毒人员的信息、违法犯罪的事实和证据进行汇总,通过关联信息比对碰撞,那么就有可能发现‘李麻子’的真实身份,进而解决这样的类案问题。”伍家岗区检察院检察官李若说。

有了设想,如何落地?伍家岗区检察院全院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督工作被动、单点打击对于部分‘以贩养吸’情形效果不佳、碎片化数据不利于针对性开展系统溯源治理……”刑事检察部门抛出了问题。

“建议收集全市毒品犯罪数据,建立涉毒人员信息库等多个数据库,进行数据比对发现监督线索。”经过多轮磋商研讨,伍家岗区检察院决定以毒品犯罪立案监督为切入点,成立数字检察专班研发毒品犯罪立案监督模型。

经过近3个月的测试,涉毒品犯罪大数据监督模型终于落地,“毒品犯罪网状打击与治理平台”搭建完成。全程参与模型研发的伍家岗区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徐威向记者介绍,模型设置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立案、漏罪,非法持有毒品漏罪,容留他人吸毒立案等3大类7个监督点,并设置了详细的监督规则,以便将法律规定和办案规律转化为计算机算法。

据介绍,现阶段,模型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涉毒案件数据、公安机关涉毒行政处罚数据、戒毒所强制戒毒人员数据等。

从只言片语到精准画像

登录“毒品犯罪网状打击与治理平台”,输入“李麻子”进行检索,后台通过对大量案件中涉毒人员姓名、绰号、昵称、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地址、形态特征等关键信息进行比对碰撞,从500余件涉毒案件中排查出有“李麻子”这一称呼的案件41件,均是相关购毒人员指认“毒品从李麻子那里购买”。

其中两件马某贩卖毒品案明确显示,马某的外号即为“李麻子”。同时,经过对比,马某与“李麻子”的常住地址、外貌形态等特征也高度匹配。平台将“李麻子”与马某做同一性合并,推送马某漏罪线索39笔。

在此基础上,办案人员进一步点击平台的“人物关系图谱分析”功能,后台立即对与“李麻子”相关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进行分析,一张以“李麻子”为中心的层级分明的毒品分销流通网络清晰可见。第一层级是上线钱某、孙某等三人,第二层级便是“李麻子”,第三层级是销售下线韩某等41人,第四层级是购买毒品用于吸食的王某等60余人。

检察官立即开展自行补充侦查,查清“李麻子”的下线购买毒品的细节,比如交易时间、地点、数量、金额、支付方式,以及“李麻子”的外貌特征等,并组织对“李麻子”进行图像辨认及交易地点指认。

从最初的只言片语,到“李麻子”各方面信息逐渐浮出水面,检察官最终确认“李麻子”与马某就是同一个人。

检察机关将证人证言、辨认笔录、毒品检测报告等证据移送公安机关,并要求对相关涉毒人员进行分类处理。一方面,要求公安机关将马某等人涉嫌贩卖毒品线索纳入侦查范围;另一方面,将王某等人吸毒违法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作行政处罚。

据了解,该平台自2023年7月在宜昌市检察机关启用后,截至今年4月底,自动筛选涉毒漏罪漏犯线索429条228人。其中,伍家岗区检察院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46条5人,追捕3人,追诉遗漏犯罪事实21笔,法院已全部采纳,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5人,其他线索全部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从个案监督到社会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宜昌市伍家岗区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就涉企、涉毒、涉访案件召开侦查监督协作会议。

走进宜昌市公安局伍家岗区分局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这里的办公电脑上同步接入了“毒品犯罪网状打击与治理平台”。“目前涉毒品犯罪手段更隐秘,单线联系、隐匿信息、现金交易等非常普遍,断头线索多,上下游全链条打击是禁毒工作的一大难点。”该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黄亮告诉记者,平台为公安机关办案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线索来源,正是目前禁毒工作急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宜昌市伍家岗区检察院干警与公安干警研判涉毒案情。

“我院依托平台,分别归集了犯罪嫌疑人的违法事实、交易地点和吸食地点,将吸毒人员违法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将毒情资料移交给相应街道、社区,建议基层禁毒工作者突出重点对相关人员进行帮扶转化。”伍家岗区检察院检察长彭颂东告诉记者,平台自动生成的个案网络毒情研判报告,也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提供了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宜昌市伍家岗区检察院干警深入社区开展禁毒宣传。

针对“李麻子”涉毒网络中出现的28处毒品交易地点,平台进行人员、时间、次数比对,形成分析图表。检察官针对高频场所存在的管理漏洞,协同公安机关联合街乡、社区开展禁毒案例宣讲,并对4个毒品问题突出的小区,在关键位置加装了监控。

“最近怎么样,生活有没有困难?”记者来到伍家岗区中南路社区采访时看到,网格员陈培正在开展她的日常入户走访工作。目前该社区在册有吸毒史人员35人,是网格员重点关注对象。陈培说,在日常工作中,网格员会通过入户、电话联系等方式,随时关注此类人员动态。如果有的人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联系不到,网格员会第一时间上报禁毒办,防止这类人员再次复吸,同时预防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这个平台整合了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戒毒所涉毒信息,打破了不同政法单位以及不同毒品案件之间的数据壁垒。通过大数据研判分析,我们比较清晰地掌握当前辖区内街道、社区、小区毒情,以及需要重点监控的对象,便于我们统一调配公安干警、街乡工作人员、社区禁毒网格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毒品犯罪预防和禁毒工作。”伍家岗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政学表示,下一步将以大数据监督模型为基础,凝聚公检法司合力,发挥大数据赋能优势,提升毒品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更优履职答好“加分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

宜昌金宝乐器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整音师

雷春华

近几年,检察机关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参与社会治理、开展普法宣传等越来越“接地气”,也让更多人对检察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打击毒品犯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百姓福祉和健康。当前,一些新型毒品、新的交易渠道、新吸食方式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检察机关积极行动,打击涉毒犯罪力度大,给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伍家岗区检察院研发了“毒品犯罪网状打击与治理平台”,这种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能力是检察机关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答出的一道“加分题”。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