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名臣之女,贤夫之妻,江右扶危定乱,与夫共谱辉煌篇章;出生于仲秋,辞世亦在仲秋,明月悬空,云衣仙子显身形……

这是后人为了纪念林则徐之女林普晴所写的悼词,赞美之辞不胜枚举,能在封建社会中流传如此华美的文字,可谓她的一生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臣女

林则徐的家境贫寒,童年时期靠着母亲的辛勤劳作才能维持生计,母亲用针线刻画着花草图案来赚取微薄的收入。

林母是一位智慧而勤劳的妇女,她坚持着对子女的教育不能苟且,尽管家境困难,但始终致力于给予子女最好的教育,因此她早早地将林则徐送入私塾学习。

她嘱咐林则徐要孝顺父母,不要在琐事上浪费时间,而是应该努力学习,考取功名,这样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此,林则徐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立志成为一名官员,并且是一名对国家有益的名臣。

在嘉庆九年(1804年)科举考试中一中榜,林则徐被任命为永城县的知县。

尽管古人常说“榜下捉婿”,但永城县知县却早就看好了这个有潜力的女婿,一旦林则徐中了举就立即举办了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则徐最初只担任厦门的同知书记,而当时厦门的治理一片混乱,贪官污吏相互勾结,纵容鸦片走私和贿赂成风。

他亲眼目睹了鸦片对国人的危害,也看到了官员和外国商人为了谋取私利而不顾人民生死的丑陋面貌,心中愤怒难平,对鸦片深恶痛绝。

因此,他后来坚决主张“禁烟”政策。

尽管林则徐的官职低微,但他敢于与厦门海防上级官员抗衡,认真履行职责,一心为公,决不与腐败沆瀣一气。

也许在其他官员看来,他显得过于守旧,不善于变通,但在福建巡抚张师诚眼中,这样的人才才是国家的栋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林则徐的这段故事被记录在林氏族谱中,被特别地强调了。

据说张师诚在查阅各地官员的新年贺信时,发现林则徐的贺信写得最为出色,因而对他产生了赏识之情,立即召他连夜前来代为撰写拜折。

在除夕之夜,鞭炮声此起彼伏,其他人都忙着凑热闹,唯独林则徐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书写着拜折……

张师诚对林则徐的表现再次大为赞赏,因此决定将他招为幕僚。

张师诚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学者,无论在政治、学术还是为官之道方面都堪称权威,而林则徐能够成为他的幕僚,可以说是机缘巧合,受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庆十四年(1809年),张师诚力荐林则徐参与镇压海盗的工作。

在取得成功后,张师诚连夜向朝廷和官场知交们盛赞林则徐,表示:“这位年轻人才华横溢,是个理想的官员人选!”

这次举荐可以说是林则徐引起了不少关注和声誉,为他日后的官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不久,林则徐成功考中进士,正式踏上了为官之路,一直服务到道光三十年。

在他的几十年为官生涯中,他提出了让国人“开阔视野”的理念。

无论是军事海防、历史政治、人文法律还是现代科技,他都全力在国内推广,被誉为我国外交史上的开拓者。

他还在安抚陕西、防御边疆、推动禁烟广州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任十三个省的官职,虽然身处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中,但他却始终恪守“超越功名利禄,一切事务认真对待,一切事务都遵循正义原则”的态度。他是清朝杰出的名臣,更是民族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臣妻

受到林则徐这样的父亲的影响,林普晴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培养了果敢刚毅、明辨是非的性格。

因此,她所期待的未来丈夫自然也不会逊色。这位丈夫不仅是清末一代名臣,更是由林则徐亲自选定的女婿。

林则徐的妹妹林氏深受母亲的教导,擅长女红,更是在子女教育方面有很高造诣。

她婚后只有一个独子沈葆桢,由于丈夫身份不佳,只是个落第秀才,靠着教书和写字维持生计。因此,沈葆桢的童年教育完全由林氏一手抚养。

后来,随着林则徐的官职晋升,林妹妹的家庭也随之迁入京城,得到了林则徐的照顾。

林普晴和沈葆桢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他们早早就订了婚,感情十分深厚。

但林则徐同意女儿的婚事并非只是因为亲戚关系,他更看重的是沈葆桢的能力和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葆桢年轻有为,但也带有些许傲气,自视甚高。林则徐觉得有必要给外甥一点教育。

一天晚上,两人在月色下品酒,沈葆桢情绪高涨,不经意间吟诵了一首诗。

诗中大意是以月亮比喻自己,自称一弯残月的光芒已经足以照亮整个天下,何必追求满月时的明亮光辉呢?

这首诗流露出年轻人的骄傲与自满,林则徐看后默然无语,悄悄修改了其中的一字,将“何必”改成了“何况”。

这一改动让诗意由自满转变为壮志凌云,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沈葆桢吟诵之后明白了舅舅的用心,从此之后收敛了锋芒,变得更加谦虚低调。这个小故事也成了“一字诲人”的经典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道光二十年,沈葆桢和林普晴喜结连理。

七年后,沈葆桢中了进士,开始在官场崭露头角,后来更是一步步晋升至江西巡抚的要职。

正值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左宗棠原计划主持福州船政局的筹建,但临时被调任陕甘总督。

他临行前担心船政局无人主持,亲自上书朝廷力荐沈葆桢,称:

“非他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葆桢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起重任。他上任后督促建造船舶和机器厂,并在海口开设工厂。

为了培养专业的海事人才,他还创办了为期五年的艺圃学制,不仅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进修,还培养了一大批熟练的监工人才。

就连《清史稿》都高度赞扬了他的成就,称他“在面对艰巨任务时表现出色,治理得当,他的船政政策和管理手段成效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4年,东南海域出现了一场重大危机,日军突然无端侵入台湾。

清廷束手无策,仅敢以“巡阅”之名派遣官员前往查看,直到确认日本已经占领了台湾,才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

同治帝立即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委以全权管理台湾的海防和外交事务。从此,抵御外来侵略成为了他的终身使命。

沈葆桢深入分析了中日之间的局势,认为“不能只是袖手旁观,也不能只是口头义愤”,而是需要制定强有力的防御计划。

因此,他制定了海、陆、炮三重防线,并着手建造自己的海军舰船;

调遣洋枪队在台湾设防,并积极发动民众,共同对抗外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建西式炮台不仅能够保护城市的安全,还能有效地对抗入侵的敌军,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日军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御布局,深知单纯的军事对抗几乎不可能成功;再加上他们在台湾水土不服,每日死亡者多达四五人,病患更是不计其数,只好放弃了武力侵略,转而与清政府进行谈判。

然而,清政府在面对日军的强硬态度时却并未表现出足够的坚定,最终同意向日军赔偿五十万两白银,以换取日军的撤离……

沈葆桢只能接受朝廷的安排,尽管心中不甘,但他等待着日军撤离后,立即下令加强对台湾的严密防守,并进一步推动台湾的开发治理工作。

因此,至今台湾人民仍然铭记沈葆桢的功绩。

在2014年,海峡两岸的人们甚至举行了“纪念沈葆桢保台建台一百四十周年”的活动。

他因此成为了台湾近代化建设的重要先驱和奠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女子

林普晴是林则徐的女儿,也是沈葆桢的妻子,然而,她远不仅仅是这两个男性身份的附属品,她有着独立自主的个性。

她虽然长于闺阁,却通晓书理,心怀宽广,拥有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是一位杰出的女性。

当林普晴嫁给沈葆桢时,沈葆桢还未考中进士。

在他艰苦求学的几年里,林普晴扮演了贤妻良母的角色,承担起家务琐事,支持着沈葆桢的学业,让他能够全心投入学习,无后顾之忧。

随后,沈葆桢步入官场,最初担任御史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