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以来,郑州的街头四处飘荡的杨柳飞絮令市民受到困扰,飞絮何时能结束?记者20日从市园林局了解到,从现在起,今年基本不会产生新的杨柳飞絮,空中残留的飞絮月底有望消失。

现有手段难以根除飞絮

郑州与杨柳飞絮“斗争”的历史早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2018年,郑州市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杨柳飞絮防治试点工作,并到北京等城市学习防治经验。据此前报道,郑州每年要投入超百万元治理城区飞絮。治理手段主要是为杨、柳树雌株注射或喷洒花芽抑制剂以及采取高压水枪冲洗、修枝剪条等措施。但花芽抑制剂对杨柳飞絮的抑制率为70%左右,还有30%的飞絮依旧会产生。按照每棵雌树能产生约1公斤的飞絮来计算,还有0.3公斤的飞絮仍旧会产生。由于飞絮重量极轻,因此从数量上看仍旧不少。

飞絮“主产区”还有不少

近年来,郑州的绿化树木不再使用杨、柳树,一些城市重大建设项目在施工时,还会结合需要移植走一些杨、柳树,因此郑州市内的杨、柳树数量应该是逐年减少的。

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地方仍保留有杨、柳树。2023年,郑州市园林局对杨柳飞絮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并推出了“杨柳飞絮预警地图”,在预警图中共标记出21个点位。

此外,在主城区之外的林场还有不少杨、柳树。从2003年以来,郑州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工作,相继在黄河大堤、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两侧,以及东部沙区,营造了一大批以杨树泡桐为主的防风固沙林、黄河防浪林和通道防护林,城区部分河道两侧也栽植了很多柳树,防护林为遏制风沙天气危害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带来了让人苦恼的飞絮。

本月底飞絮有望消失

据郑州市园林局规划建设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为了治理杨柳飞絮,在往年药物治理的基础上,又在全市开展一次集中治理行动,动员各区对大树多的地方,由园林部门联合城管部门采取雾炮冲刷的办法,把杨柳飞絮冲下来,然后及时清理干净。前几天的一场大风,又刮走了不少飞絮,对治理飞絮也起到了助力作用。按照植物生长规律,每年5月20日之后新的飞絮不会再产生了,目前飞絮基本上已经进入尾声,空中飘浮的少量残留飞絮,预计月底会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