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外媒报道称,俄罗斯向印度下达了总价值40亿美元的武器采购订单,用于填补俄军现阶段军工产能不足所带来的空档。而这笔价值40亿美元的采购项目,最后将以印度卢比支付,因为苏联解体后,印度“钻空档”,用廉价的卢比偿还了苏联时期欠下的巨额债务,使得俄罗斯国内的卢比堆积成山。

此次以卢比来支付美元同等价值的武器,对俄罗斯来说并不亏。但需要了解的是,俄罗斯的这一举动也从另一方向表明,俄罗斯军工系统的产能已经很难再跟上前线和俄军扩编所带来的装备缺口需求。之所以会说俄罗斯的军工产能缺乏,主要是两个原因。

首先,印度并不能自产高性能的武器系统,例如精确制导弹药,先进战机,防空系统和导弹武器,所以这40亿美元价值的武器,大概率就是各类常规炮弹,尤其是俄军紧缺的152毫米炮弹和122毫米,130毫米炮弹等。其次,俄罗斯真正缺乏的是可用于先进装备生产的半导体材料和加工机床。印度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国家,但却承担了俄罗斯90%的半导体输出和70%以上的机床出口。但由于印度提供的货物标准始终无法统一,且都是旧式过时产品,俄军反馈很一般。

加上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敲打,使得印度在做“中间商”时表现的小心翼翼,因为印度本来就是低价从欧美国家采购,再高价卖给俄罗斯。至于印度是否会交货,那肯定是会的。印度过去就从国外采购了大量的苏联制式口径弹药,俄乌战争爆发前夕,它也从俄罗斯和欧洲引进了新的生产线,改进了工艺和标准,使得它的产能虽算不上很大,但也勉强可以维持所需。

俄罗斯的这笔订单,正好可以帮助印度“清库存”,也就是将过去囤积的苏制口径弹药统统交付给俄罗斯。虽然这样的行为很“缺德”,但朝鲜的实际行动表明,这样的行为是可行的。俄罗斯向朝鲜下达采购订单时,朝鲜就将50年前生产的炮弹和药包卖给了俄罗斯,引来了前线俄军的谩骂,因为这些药包和弹药过期太久,要么无法发射,要么就容易炸膛,少数能正常使用的炮弹,也因为数量太少,撑不起“弹幕”,引来步兵单位的指责。

许多人都会低估印度“坑”俄罗斯的手段,实际上印度无论是对谁,无论是哪个行业,它都敢坑。此前不少中国和欧美企业在印度折戟沉沙,被印度政府强行“割韭菜”,成为“外资坟墓”就是最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一边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印度市场的投资,一方面又将外资视为“羔羊”,自然是无法长久的。而且对印度来说,俄罗斯属于“能坑一次是一次”的国家,现在的印度,更希望投入欧美国家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