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无论兵力多寡,韩信在正面与项羽对抗都难有胜算。

若韩信确实具备这样的能力,何须开辟第二战线?直接与刘邦联手,正面击败项羽,楚汉战争或能早日结束。

就兵力而言,刘邦并非逊色于项羽。在后勤和人才方面,刘邦也不输给项羽。再加上拥有兵仙韩信的辅助,与刘邦一同对抗项羽,刘邦无疑占据了优势。

但韩信很可能无法胜出。

韩信擅长谋略,而谋略的本质在于欺骗。举例来说,韩信所谋划的背水一战,若面对的是项羽,项羽率领军队必定会将韩信的军队推入水中,使背水一战难以成功。

对于背水一战,存在诸多疑点。比如,为何陈馀的军队会全军出动攻击韩信的背水布阵,而不在营寨中留下一部分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兵力多寡,韩信背水一战中的军队是如何能够抵挡住数十万赵军的进攻而不溃败?

此外,韩信又是如何埋伏的2000轻骑兵能够如此准确地获知赵军的动向,从而轻易夺取赵军的营寨呢?

在古代没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情况下,韩信是如何做到安排如此巧合的时间安排呢?

再者,关于潍水之战,韩信是如何掌控上游放水的时机?又是如何确保不淹没汉军而专门淹没龙且的军队呢?放水的时间又是如何控制的呢?

这些问题确实令人疑惑,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很难解释清楚。或许历史的真相连司马迁都无法完全掌握。

同时,对于韩信被封为兵仙的说法,确实来自明朝文学家茅坤的观点,其在现实中的意义并不显著。

曾国藩曾经对史记中关于韩信的部分记载提出质疑,比如木罂渡河破魏的记载,但木罂又如何能带过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潍水之战,人们很难理解沙袋如何能够完全堵住河水的问题。

有人或许会认为,韩信对付项羽时不会采取背水一战这样的策略,而是会选择其他谋略。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谋略呢?难道认为项羽只有勇气而没有谋略吗?

不管是巨鹿之战还是彭城之战,项羽都是凭借着谋略取得胜利的。就以彭城之战为例,刘邦率领56万大军防守森严,项羽率领的3万精骑则绕过彭城北边的防线,径直向西进军,迅速突破了樊哙的防守,然后转向南,出现在彭城的西边。

这场彭城之战正是典型的迂回战术,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其薄弱部位。

值得注意的是,彭城的西面是刘邦的退路,而项羽从北边的齐国而来,却没有直接向南推进,而是先向西,然后再转向南,一举封死了刘邦的退路。

再说巨鹿之战,项羽率领5万勇士敢于与40万秦军对抗。他先派英布和蒲将军率领2万勇士渡河,正面攻击秦军,然后下令全军破釜沉舟,自己率领剩余的军队从侧面迂回,攻击秦军的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的战略目标是切断王离军队的粮食供应,先歼灭王离,再对付章邯。

结果是,由于断粮,王离部队的军心涣散,项羽集中兵力进攻王离。其他诸侯见到王离军队节节败退,纷纷加入战局。最终,王离全军覆没,随后章邯也投降。

巨鹿之战展现了一次巧妙的正面对抗结合侧面迂回的战术,同时还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提振。这样的战术,难道是有勇无谋的人才能够实施的吗?

有太多人对项羽的理解存在偏差。项羽的失败不是因为他在军事上不行,而是因为在政治上败给了刘邦。事实上,军事行动一直都是政治行动的延伸。

项羽的特点是在正面战斗中强势无敌,同时迂回战术从未失手。面对这样的强大对手,要用什么来与之抗衡呢?

韩信擅长谋略,但项羽并不会轻易上当。韩信的谋略或许可以欺骗陈馀、龙且等人,但要欺骗项羽则是不太可能的。

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张良和陈平一直陪伴在刘邦身边,但为何刘邦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良和陈平的谋略在与项羽的对抗中似乎无法起到太大的作用,他们的谋略水平其实并不逊色于韩信。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情况也证明了,当双方谋略水平相近时,靠谋略可能无法取得决定性的优势。诸葛亮虽然在第四次北伐中击败了司马懿,但在第五次北伐时却陷入了困境,因为司马懿选择了避战,让诸葛亮束手无策。

韩信面对项羽,如果谋略失效,似乎只能依靠强硬的实力来对抗。但问题是,韩信能否成为项羽的对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