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年仅15岁的刘胡兰正在帮奶奶做饭。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原本宁静祥和的氛围。

门外,一群荷枪实弹的敌人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他们不由分说地将刘胡兰和家人捆绑起来,准备带走审问。

刘胡兰从小参加革命,她勇敢坚强、机智过人,深受乡亲们的喜爱和尊敬。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始终坚贞不屈,毫不畏惧。

敌人问她:“你是共产党员吗?谁是你们的领导?你们的武器藏在哪里?”刘胡兰冷笑着回答:“我不是共产党员,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你们的问题我不会回答,你们可以杀了我!”

敌人被刘胡兰的坚定态度气得暴跳如雷,他们决定用酷刑逼供。他们剥光了刘胡兰的衣服,用铁钉钉在她的手脚上,用辣椒水灌进她的嘴里,还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身体。

刘胡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始终紧闭牙关,一言不发。她的心中只有对革命的信仰和对人民的忠诚,她知道,自己不能背叛党和人民。

经过几天几夜的严刑拷打,敌人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他们失望极了,决定将刘胡兰公开处决,以儆效尤。

刘胡兰被押解到云周西村的刑场。她昂首挺胸、目光如炬,面对邢台上的闸刀,她毫无惧色。敌人问她:“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刘胡兰大声回答:“中国共产党万岁!”敌人被她的英勇无畏气得目瞪口呆,他们迅速拉下闸刀,还未满15岁的刘胡兰倒在了血泊之中。

刘胡兰英勇就义后,她的事迹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点亮了晋绥大地。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深感惋惜和悲痛,他亲自为刘胡兰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以表彰她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同为中国革命英雄,毛主席为何迟迟不为董存瑞题词呢?

董存瑞,这位伟大的英雄,诞生于一个贫瘠的农家小院,自幼便深刻感受到了贫困的煎熬和生活的艰辛。

十五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加入了八路军,开始了他光荣而辉煌的军旅生涯。

在部队里,他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和班长。

1948年,解放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董存瑞所在的部队作为主力之一,负责攻克敌人坚固的阵地。

他多次参加战斗,每次都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他的战友们都敬佩他、信任他,把他当作是一位可靠的领袖和朋友。

然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董存瑞的右手不幸被炮弹炸伤,战友们都很担心他,劝他返回后方休养。

但是董存瑞却坚决不肯离开部队,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一名战士,我不能因为受伤就离开战场。我要留下来继续战斗,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董存瑞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身体上的困难,继续发挥着出色的战斗表现。他带领战友们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然而,在一次关键的战斗中,董存瑞所在的连队遭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形,用密集的火力压制住了我军的进攻。董存瑞看到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悲痛。

他决定赌上自己的一切去炸毁敌人的碉堡,为战友们开辟前进的道路。他带着爆破组队员毅然决然拿起炸药包,冲向敌人的碉堡。

他们躲过了敌人的机枪扫射和炮弹炸射,冲到了碉堡下面炸毁了一座又一座。当他认为敌军的碉堡已经被尽数炸毁的时候,却发现远处还有一个隐藏极深的碉堡正在向外吐露着火舌。

看着解放军战士们不断的倒下,董存瑞不顾身上的伤痕冲到了那个碉堡下,由于左腿被敌人打中,没办法像之前那样将碉堡炸毁。

他只能用手拖着炸药包放在碉堡下方,看着远方的战友,他拉响了导火索。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敌人的碉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也英勇地牺牲了。

董存瑞烈士英勇就义后,其崇高的精神风貌和伟大的英雄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迅速照耀了整个部队乃至全国各地。他的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那场激烈的战斗胜利之后,有人提议毛主席为董存瑞题写赞词,以表彰他的英勇事迹。然而,毛主席却以谦逊而坚定的态度婉言谢绝了这一提议。他说:“董存瑞的英勇事迹,我来题词不合适。”

毛主席也因为董存瑞的英勇事迹而落过泪,不是毛主席不愿为董存瑞烈士题词,而是有自己的考量。

董存瑞是朱德元帅的兵,毛主席深知,董存瑞的英勇事迹是他个人的荣耀和骄傲,更是朱德元帅领导下的部队的集体荣耀和骄傲。因此,毛主席认为,为董存瑞题词应该由朱德元帅来完成。

朱德元帅手握墨宝,笔锋所至,力透纸背,书写出了遒劲有力的八个字:“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