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四大野战军威名赫赫,都曾立下汗马功劳,而功劳最大的当属四野。近年来,关于四野的讨论热度很大,很多读者朋友对于四野的将领、四野参与的战役都是耳熟能详,但要是问起四野的前身编制是什么、有哪些部队序列,应该会有许多读者一时反应不过来。

为此,笔者特意梳理了四野的前身编制,为各位看官详细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第一次改制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林彪统帅的部队共有四次比较大的改制。

第一次改制发生于1945年10月,当时林彪刚刚由冀热辽军区调任沈阳,奉命统帅东北军队。由于当时的东北军队编制太混乱,既有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陕甘宁边区等地方的部队,也有华中军区的新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队编制混乱,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真正打仗的时候,难以调度。

为此,中央命令林彪,对东北部队进行改制。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林彪只对部队进行了简单的改动,并更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按照当时东北局的统计数据,自治军总兵力已经达到107959人,这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11万大军出关”。

二,二次改制,开始组建野战纵队

1946年1月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被变更为“东北民主联军”,此时部队的名称虽然变化了,但实际编制没有出现什么变动。

当时,东北地区人力物力资源丰富,“东北民主联军”得以迅速壮大,到第一次四平战役时,民主联军总兵力已经达到30余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数量日益庞大的部队,林彪为了便于战时指挥,经和中央商议后,决定对部队进行大规模改编,第一批的五个野战纵队由此诞生。

这五个野战纵队都是从八路军、新四军的精锐中抽调组成的,其中在南满军区组成2个纵队,在北满军区组成3个纵队。

南满2个纵队总兵力30000余人,情况如下:

第3纵队:司令程世才,纵队下辖有第7、8、9师;

第4纵队:司令吴克华,纵队下辖有第10、11、12师;

北满3个纵队总兵力90000余人,情况如下:

第1纵队:司令万毅,纵队下辖第1、2、3师;

第2纵队:司令刘震,纵队下辖第4、5、6师;

第6纵队:司令陈光,纵队下辖第16、17、18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经过三下江南与四保临江战役后,民主联军的兵力再度扩张,到1947年3月底,南满军区除了2个纵队外,另有3个独立师和1个支队,总兵力8万;北满军区除了3个纵队外,另有6个独立旅、3个保安旅,总兵力21万;除此之外,还有总部直属的10个炮兵团、1个骑兵纵队和各个军区所属的43个团的地方武装,民主联军全军兵力达到38万余人。

三,组建前方指挥所

1947年4月,中央决定把冀热辽军区司令部和所属部队调到东北民主联军部队中,这支部队的兵力是8万余人。在这之后,民主联军又吸收了一些兵力, 1947年8月,民主联军新增4个野战纵队,分别是第7、8、9、10纵队,具体情况如下:

第7纵队:司令邓华,下辖第19、20、21师;

第8纵队:司令黄永胜,下辖第22、23、24师;

第9纵队:司令詹才芳,下辖第25、26、27师;

第10纵队:司令梁兴初,下辖第28、29、30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由于南满军区和冀热辽军区距离民主联军总部较远,为了方便战时指挥,民主联军在这两个军区建立了第一与第二“前方指挥所”。其中,南满军区司令肖劲光担任第一前方指挥所总指挥,冀热辽军区司令程子华担任第二前方指挥所总指挥,这两个指挥所也就是东北最初两个“兵团”的原型。

四,脱胎换骨的改变

1948年元旦,“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更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部队被分为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两个部分,两部分的军队都受总部机关辖制。

此时“东北人民解放军”的领导层是:

司令员兼政委:林彪

第一副政委:罗荣桓

副政委:陈云、李富春

副司令:吕正操、肖劲光、周保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又从各部遴选精锐,增设3个野战部队,分别是第5、11、12纵队,具体情况如下:
第5纵队:司令万毅,纵队下辖第13、14、15师;

第11纵队:司令贺晋年,纵队下辖第31、32、33师;

第12纵队:司令钟伟,纵队下辖第34、35、36师。

截止到1948年4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拥有12个步兵纵队、17个独立师,加上东北军区辖制的部队,总兵力达到988000余人。

五,兵团诞生

1948年8月,为应对复杂的战场形势,我军首次在东北建立单独的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司令部的领导层如下:
司令员:林彪

政委:罗荣桓

参谋长:刘亚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将原来的第一前方指挥所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部,肖劲光担任司令员,萧华担任政委;第二前方指挥所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部,程子华担任司令员,黄克诚担任政委。兵团属于一级战时指挥机构,并没有辖制具体的纵队。

在辽沈战役前夕,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到103万余人,兵力分布如下:
东北野战军共有14个纵队(包括一个炮兵纵队,一个铁纵)、17个独立师,共计53个作战师,总兵力75万余人;

东北军区和二级兵团,总兵力28万余人。

以上就是东北地区我军编制变迁的前前后后,如有机会,笔者将在下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各个部队的编制变化和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