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先生在某网购平台为手机购买延保服务,当时网购平台承诺进液给保。3年后,沈先生的手机掉到海里无法使用,但网购平台表示这种情况不给保。无奈机主将手机遗弃,但不久后,他找到了此前网购平台承诺可以保的录音,有了确凿证据,网购平台表示愿意进行赔付。但给出的退保费并赔偿500元的方案并没有得到沈先生的认同,目前双方仍未达成一致意见。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消费者为手机购买延保服务

2020年年底,市民沈先生花费5400多元购买了一部手机,同年12月,他接到网购平台的电话,对方向他推荐手机延保服务,“对方推荐的是三年全保修服务,其间手机出现任何问题,网购平台会承担维修费。”考虑到手机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于是沈先生花费500多元购买了手机延保服务。

沈先生的手机。受访者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先生的手机。受访者供图

一直到去年3月,沈先生的手机一直没有出现过问题,因为记不清手机延保服务什么时候到期,于是他联系了网购平台方面,“对方表示我的手机延保服务截止时间是2023年12月份,另外对方表示手机摔坏了、掉水里,对方都会承担维修费用。”

沈先生购买手机延保服务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先生购买手机延保服务截图。

去年8月初,沈先生的手机后屏裂了,尽管不影响使用,但考虑到自己手机有延保服务,于是他联系了网购平台准备对自己的手机进行维修,“对方的意思是手机的毛病比较小,而且不影响正常使用,另外我购买的延保服务再有几个月就到期了,对方建议我快到期时,再申请进行维修。我也担心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手机再出现新问题,反复申请比较麻烦,于是就同意了。”

不过,沈先生也留了一个心眼,他再次联系了网购平台确认手机延保服务到期时间,另外什么情况下对方会承担维修费用,“这次对方表示我的手机延保到期时间是2024年7月,另外对方也再次确认手机进水也承担维修费用。”

前后两次网购平台方面给出的手机延保服务截止时间不一致,对此沈先生表示,“对方说是额外赠送180天的维修服务。”

手机遗弃后找到关键录音证据

考虑到手机延保服务到期时间还有挺长,沈先生一直没有对自己的手机进行维修。今年4月,沈先生的手机不慎掉到了海里,导致彻底无法使用。于是他联系网购平台方面,准备申请对手机进行维修,但得到的答复却是他的手机延保服务已经到期,另外他购买的延保服务范围并不包括手机进液。

对于网购平台方面的说法,沈先生很不满意,但因为时间久了他记不清自己购买的手机延保服务的具体截止时间,“我当时只找到去年3月份和网购平台方面的通话录音,当时他们说是截止日期是去年12月份,我也以为自己记错了,就没有过多追究。”

沈先生的手机遭海水浸泡,担心放在家里发生漏液、起火等意外,于是他将手机遗弃了。可没过多长时间,沈先生无意中找到了去年8月份,他和网购平台的通话录音,“网购平台明确表示,我的维修服务今年7月到期,另外手机进液对方也会承担维修费用。”

沈先生再次联系了网购平台,因为有了确凿的证据,“他们让我先修手机,之后对方会给我报销维修费,但我的手机已经扔掉了。对方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解决方案,就是给我退回500多元的保费,另外再赔偿我500元钱,这我肯定不能接受。”

网购平台表示可退费并赔偿500元

沈先生表示,网购平台方面不承认此前的承诺,手机不能得到维修,导致自己将手机遗弃,不得不花费几千元重新购买手机。“网购平台前后说法不一致,这不是耍赖吗?这种行为是否属于欺诈,我要求对方给我退一赔三。”沈先生说,他多次和网购平台进行协商,但截至目前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沈先生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目前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协调解决此事。

5月20日,记者拨打了网购平台的客服电话,想要对沈先生反映的问题进行采访。客服人员表示,手机全保修服务保障范围有明确规定,也有具体的文字介绍。沈先生的具体情况需要详细了解一下,才能给予记者回复。当天下午,有网购平台负责延保的工作人员联系记者,对方承认对于沈先生的解决方案是退还保费,另外再赔偿500元钱。对于沈先生反映的前后说法不一等问题,工作人员并没有给予答复。

关于此事最新进展,半岛晨报将持续关注。
■律师说法
购买手机延保口头承诺要录音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盈科(大连)律师事务所的王金海律师,他表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王金海律师表示,消费者购买手机延保服务,消费者与销售方构成事实合同关系,双方在事实合同关系下均应依约履行。如在延保期内出现商品使用故障或损坏,消费者应第一时间与销售方取得联系,协商维修事宜。如销售方拒绝承担约定的维修义务,或出现其他违约行为产生纠纷,消费者可自行修缮相应故障后,保留延保材料及维修凭据,提起相应民事诉讼。

王金海律师表示,对于销售方在推销过程中的口头承诺、协议其实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为了避免事后销售方“耍赖”,消费者购买手机延保服务应该尽量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商家,可以通过拍照、录音等形式保留销售方的宣传承诺,注意索取并妥善保留购买凭证,发生纠纷后,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维权。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