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9日下午,一架载有伊朗总统、外长以及其他随行人员的直升机在该国东阿塞拜疆省瓦尔扎甘地区发生硬着陆事故。

事故发生后,伊朗方面迅速组织救援,但因为事故地区交通不便、山区和森林条件恶劣以及大雾天气,阻碍了救援行动。

5月20日,伊朗媒体确认,莱希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人罹难。

最新消息:当地时间5月20日,伊朗副总统曼苏里表示,将于当地时间21日上午在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举行莱希遗体告别仪式。21日下午将于伊朗库姆省库姆市举行莱希遗体告别仪式。22日,将在德黑兰举行相关纪念仪式,随后莱希的遗体将被转移至马什哈德,并于23日在马什哈德举行葬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当地时间20日,由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伊朗议会议长和伊朗司法总监组成的委员会举行会议,并对伊朗总统选举做出了安排。该委员会宣布,总统候选人登记时间为5月30日至6月3日,竞选活动将在6月12日至6月27日展开,总统大选定于6月28日举行。

莱希遇难,是否存在幕后黑手?中东局势是否因此升级?伊朗和美国的谈判是否会陷入僵局?众多话题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坐直升机执行公务
计划出席石化设施落成礼

当地时间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一起参加了霍达阿法林县的水库大坝落成仪式。

随后,莱希所乘直升机与另外两架直升机前往伊朗东阿塞拜疆省省会大不里士,计划参加一个石化综合设施的落成典礼。

莱希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东阿塞拜疆省省长拉赫马提等多名高级官员同乘一架直升机。直升机飞至伊朗东阿塞拜疆省瓦尔扎甘地区上空时,由于不利的天气条件发生硬着陆事故。另外两架直升机则安全抵达目的地。

事故发生后,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召开内阁会议,确定伊朗副总统曼苏尔和伊朗卫生部长前往事故现场。伊朗军队、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及警察投入全部设施和力量进行搜寻。

曼苏尔表示,此前曾与事故直升机上的人员建立沟通,但信号随后中断。

土耳其无人机立功
最先识别出事故地点热源

据报道,在事故发生后的16个小时里,共有73支救援队参与了事故直升机的搜救工作。由于事故地点附近为山区,地形复杂,天气恶劣,多雾寒冷,能见度低,搜救工作难度很大,救援团队只能通过步行进行搜救。

事故消息传出后,土耳其、伊拉克、俄罗斯均发布声明,派遣救援人员和设备,努力为搜救行动提供各种支持。其中,土耳其国防部派遣的一架“游骑兵”无人机在当地时间20日早识别出热源,并将确切坐标提供给伊朗方面。伊朗的救援人员随后确定了事故直升机的确切位置。

之后,莱希乘坐的直升机残骸被找到,伊朗救援团队使用无人机对直升机事故现场进行探测。救援人员说,直升机的螺旋桨以及驾驶舱被烧毁,通过热成像,救援人员无法探测到温度。通过对事故区域的搜索,没有人员生还的迹象。

最后,多家伊朗媒体以及伊朗副总统确认:伊朗总统莱希及其他机上人员罹难。

美国方面表态
没有证据表明存在谋杀行为

伊朗直升机“硬着陆”事故发生后,美国总统拜登的发言人让·皮埃尔在“空军一号”上告诉记者,总统已获悉有关情况,听取了有关报告。

另一方面,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表示,已从情报部门获悉,“没有证据表明该事件中存在谋杀行为”。“伊朗西北部的坠机地点天气非常糟糕,大雾弥漫。所以这看起来像是一起事故,但全面调查仍在进行。”舒默说。

而据路透社报道,一名以色列官员也在事故发生后表示,以色列与伊朗总统遇难一事无关。

失事直升机严重老化
系美制1968年产贝尔212

莱希1960年12月出生在位于伊朗东北部的马什哈德。1981年,年仅21岁的他被任命为伊朗北部卡拉季市的检察官。2019年,莱希又被任命为伊朗司法总监。2021年6月19日,莱希当选伊朗总统。

对美国的强硬态度是莱希的标签之一。莱希当选伊朗总统后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呼吁各方履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框架下的承诺,要求美国“解除所有不公正的对伊制裁”。此外,他还抨击过美国对中东事务的干涉。

据报道,莱希等人乘坐的是美制1968年产的老式直升机贝尔212,是1979年之前伊朗从美国购买的一批直升机。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因为美国的极限制裁,伊朗无法进口高性能飞机,现有飞机也严重老化且缺乏零部件,机械故障频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速度较快、不会堵车,这款直升机仍是许多伊朗政治人物参加公务活动时选择的交通工具。两年前,伊朗的体育部长也因遭遇坠机遇难。

此次硬着陆事故事件的具体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
事故源于外部干预

莱希遇难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随之产生疑问:是否存在幕后黑手?

从此次事故表象上看,有一定的诡异性。莱希一行共有三架直升机,另外两架安然无恙,只有乘坐最重要人物的直升机发生意外。尽管这可能也是巧合,但让事故原因更加扑朔迷离。

不过,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分析认为:“目前,没有可靠的信源判断事故是由于外部的干预,也没有幕后黑手存在的依据。根据官方公布的情况,意外事故的可能性更大。”

刘中民表示,从目前伊朗官方的态度来说,伊朗不愿意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把事件引向“阴谋论”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事件发生前,已经传出伊朗与美国进行间接会谈、以避免中东局势升级的消息。莱希遇难后,谈判是否会陷入僵局,从而让中东局势再次蒙上阴影?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少彪表示:“对现在的伊朗而言,内政肯定是首要的关注重点。由于重启伊核谈判伊朗长期停滞、美西方不断强化制裁以及伊朗自身卷入地区冲突,伊朗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就业等民生问题愈发凸显。伊朗领导人肯定希望改善自身的国际处境,优先解除外部封锁,把经济搞上去。另一方面,伊朗还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伊朗并不希望和以色列爆发大规模的直接冲突。一旦加剧地区局势,自己的安全和国内矛盾的解决都无法得到保证。所以,伊朗会继续寻求与美国谈判,以期减少对自己的制裁,不会因为莱希等人的遇难而动摇。同样,美国和以色列目前国内矛盾也很大,而且美国大选临近,也希望尽可能平息事端,继续和伊朗谈判。”文少彪说。

来源:潮新闻记者 徐俊 贾晓雯 (部分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