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说过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拥有绝对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战争潜力,今天我们就说说中国在防御高超音速导弹问题上所获得的重大进展。我们都知道,高超音速导弹由于其飞行中段的弹道难以预测,再加上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让现有的反导系统失去作用。或者说,现在的反导系统仅仅能在末端有一个非常小的窗口拦截高超音速导弹,但是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未来防御高超音速导弹的前景到底在哪里呢?面临的技术困难包括两方面:预警和拦截。如何预警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线路,需要建立一套针对平流层高速飞行器的预警网,包括高空气球、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等等,中国科研团队已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预测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路线上获得成果;但是,在如何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问题上,目前公认更靠谱的办法还是末端防御,基于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超过绝大多数防空导弹,传统手段拦截的几率是非常小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地防御高超音速导弹的武器呢?还真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用激光武器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办法。1月份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气体物理》上的一篇论文中称,激光的照射会对高超音速武器的材料产生破坏性作用,必然会影响其气动流场的结构。中国研究人员认为相对较低功率的激光速度也能对高超音速导弹的特殊涂层造成更大的伤害,从而让这种导弹失去控制。以6马赫的速度飞行的导弹被激光束击中时,如果光束的功率密度达到1kW/平方厘米工程大气压时,它会导致导弹表面的涂层明显剥落。而一旦失去这样的涂层,高超音速导弹就会容易因为过热导致飞行途中分崩离析。当激光的功率密度提高一倍时,剥离面积实际上反而会更少。这等于为未来使用激光武器防御高超音速导弹打开了窗口,因为不需要再受限于一定要使用更高功率的激光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的风洞实验中,中国科学家发现:在2kW/平方厘米工程大气压的高功率光束下,涂层可以在一秒钟内烧穿。在1kw/平方厘米工程大气压下,激光不足以损坏基底金属,但能量扩散很明显,导致涂层材料更多剥落。此前,普遍的观点认为激光武器很难对付高超音速导弹,因为这种武器的表面涂层本身就能承受数千摄氏度的高温。

很显然,这项实验突显了使用激光击落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挑战。当前最先进的兆瓦级激光武器,已经能将目标功率拉到了每平方厘米数百瓦,而要想达到每平方厘米1千瓦的能量,需要将激光器的功率提到了千兆瓦级别。为什么我们又说,这项发现对于中国未来防御高超音速导弹威胁更有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就算中美都获得了高功率激光武器,防御高超音速导弹还存在着数量差距问题,美国因为研制高超音速导弹面临的困难,未来装备规模会非常少,这就为中国组织拦截创造了可能。反之,中国可以用更多的高超音速导弹压跨美国激光武器的防御。

其二,激光防御高超音速导弹的前提是预测弹道,中国因为拥有的高超音速导弹数量大,积累的飞行数据更多,在未来拥有预测弹道的优势。

其三、就算激光武器在末端防御高超音速导弹有机会,但是地面部署的激光武器容易受到大受环境的影响,更靠谱的选择是将激光武器部署到平流层飞行平台。所以,未来中美谁能先发展出携带激光器的高空高速飞行台,才有可能现实更高水平的拦截,这个前景仍然遥远。

其四、中国比美国更了解高超音速飞行器特殊涂层的弱点,也更有条件找到破解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而言,激光武器对高超音速导弹的克制目前看还存在巨大技术挑战,但是又存在一定的可能。相比于美国,中国因为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技术积累遥遥领先,又在激光武器领域不落下风,未来更有条件发展出能防御高超音速导弹的激光武器,这一天非常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