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1日报道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5月19日刊登题为《拜登所为与特朗普如出一辙》的文章,作者是帕特里克·韦尔特。文章摘编如下:

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提高对钢铁和铝的进口税时,曾在白宫让一群工人围在自己身边。此举的象征意义很明确:这是为了保护本土就业岗位。他的继任者拜登本周在白宫宣布对中国产的电动汽车、电池、光伏组件等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时,也安排工人和工会成员站在自己身后。

一模一样的场景表明,特朗普和拜登在贸易政策上的差异并不像许多欧洲人以为的那么大。无论谁在台上,美国总归已经从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变成了要保护本国工业免受进口商品竞争的国家。

拜登加税的目标是,保护特定关键行业不受竞争,同时通过大规模的补贴推动其发展。在美国几乎没人抗议这种做法。遏制中国是华盛顿仅存的共识之一。

美国人从来都不是纯粹的自由贸易倡导者。美国人虽然认同自由贸易,但为了保护特定行业,始终着眼于自身的贸易利益。在上世纪80年代,即便在宣扬经济自由主义的里根担任总统时,美国人也对日本下了狠手。当年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国一样,以本国汽车征服世界市场。

学者们认为,两件大事改变了美国对自由贸易的态度。一是金融危机和之后经济复苏异常缓慢。二是特朗普在2016年凭借顽固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当选总统。不过,奥巴马在2008年和希拉里在2016年竞选总统时,也都曾抱怨贸易协定不公平和美国在去工业化。

因此,那种宣称特朗普当选标志着美国放弃自由贸易理念的观点,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罗尔夫·朗哈默说:“克林顿或奥巴马也不一定就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他说,美国人从来不搞不求回报就开放边界的自由贸易。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所长加布里尔·费尔贝迈尔说:“特朗普和拜登间的差异就实质而言微乎其微。”他说,拜登在公开场合没有那么咄咄逼人,但在与中国竞争时,他像特朗普一样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费尔贝迈尔说:“拜登政府毫不在乎这对世界贸易体系意味着什么。”

即便对欧洲态度比较友好的拜登在美国大选中胜出,欧盟也没有理由放松。美国希望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并在竭尽全力将包括电池生产在内的价值链置于其控制之下。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布拉德·塞策说,即使在拜登政府领导下,也不能保证美国会长期容忍使用越来越多中国零部件的欧洲品牌汽车卖到美国。(编译/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