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近年来,宜宾市翠屏区人大常委会扎实做好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管、服”工作,完成了全域星级达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代表“家站”体系,实现了代表联络站从“建起来”到“动起来”“活起来”的转变,激活了代表工作的“一池春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江门街道北门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翠屏区人大供图

凝聚共识、找准根本,形成“家站”体系内核

翠屏区从2018年开始探索设立首个规范化的代表联络站,到如今已覆盖全区设立48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经多年探索实践深刻认识到,建好“家站”首先要形成共识,建在思想上、强在力度上、抓在根本上。

党的领导是前提。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区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高度出发,将“家站”建设纳入区委人大工作重点、纳入区委目标考核、纳入区级财政保障。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开展人大监督、代表履职学习、宪法宣誓等工作中,注重增强领导干部的人大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中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进一步为“家站”建设奠定了基础、凝聚了共识。

高位推进是保障。始终把建好、管好、用好代表“家站”作为夯实基层人大阵地、保障代表履职、服务代表工作的系统性工程常抓不懈,运用“三联三定”工作机制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委员、委室对镇(街道)人大、人大代表、代表联络站进行“分片包干式”定点、定期、定项的指导联系。今年,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访遍全区各代表联络站,实地盯建设、盯运行、盯活动开展,切实将“家站”建设责任上提一级、建设力度再强一档。

代表和群众是根本。清醒认识到代表才是“家站”的主体,让代表回选区扎根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才是“家站”建设的根本。为此,翠屏区根据全区发展形势、代表分布、各镇(街道)辖域及群众实际需要等情况进行全域布局、科学设站,集中精力建好每个“家站”,杜绝“为建站而建站”等问题。全区共科学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片区48个,引导1278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部分片入站,通过“以点——带面——连线”构建基层人大工作网格。

规范建站、星级创评,完善“家站”体系框架

代表“家站”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尽善尽美,需要不断打底子、夯基础、抓提升,才能逐步发挥其平台载体作用,从而推进代表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规范建设是基础。坚持将代表“家站”建设置于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当中,在总结以往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印发并持续完善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代表联络站管理办法,不断优化“五簿两册”工作台账,为基层建好代表“家站”明确了硬软件标准。去年以来,翠屏区先后修改区级人大工作制度办法5个,制定镇级制度办法1个、修改16个,并将代表联络站的建设与管理等内容纳入其中,编制代表联络站工作资料汇编,为常态加强代表“家站”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精细指导是关键。翠屏区历来重视工作的传承与延续,除明确“家站”建设标准外,始终坚持“一站一特色”理念,对联络站选址、方案设计、主题工作严格“三把关”,对日常管理、重要活动开展等进行全流程指导,并通过镇党委书记讲“支持”、人大主席讲“建管”、站长讲“运行”、代表讲“经验”的“四讲”方式,加强各镇(街道)之间的交流学习,确保了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各具特色、工作各有侧重、年度各有主题。

“星级创建”是抓手。翠屏区于2021年创新开展“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创建活动,由区人大常委会组建考评组,严格按《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考核评定办法》从五个方面24个细项对联络站进行“星级”考评,并按等级给予补助,有效激发了基层争创热情。经过3年努力,全区48个联络站均被评定为“星级”联络站,其中,五星级代表联络站11个,四星级代表联络站13个,三星级代表联络站24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秋湖镇云辰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入站代表向选民述职。翠屏区人大供图

问题导向、举措创新,发挥“家站”体系作用

翠屏区以“代表为什么要去、去了做什么,群众为什么要来”为导向,不断创新举措和机制,让代表联络站不但“有型”,更加“有实”“有神”,发挥出“代表之家·履职之站”作用,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激活了代表工作“一池春水”。

代表入站是重点。为破解代表入站意识不强的难题,翠屏区在做好接待选民、开展代表述职测评等规定动作基础上,围绕代表入站狠下功夫,创新运用“主题定制式”集体入站、履职“双函制”、“双向交帐监督”等机制,让联络站工作由代表集体说了算,使代表履职更加有方向、有动力、有保障,“拉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今代表集体入站研究工作已成各站工作惯例。

为民办事是宗旨。通过定期开展接待选民活动,实行群众反映问题“闭环管理”、代表建议“接力”等机制,着力为群众办好实事。从三江片区联络站集中接待选民,到通过代表“接力”将建议提交至全国人代会,再到金石、洗马池、云顶等联络站开展帮扶留守儿童,北门片区入站代表携手企业为困难大学生提供帮助,代表在为民解忧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履职成就感,群众对代表及代表联络站也更加了解和认同。

工作结合是常态。坚持把保障和支持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作为代表联络站的基本属性,将代表工作、监督工作、票决制工作等融入代表“家站”建设与运行当中,确保代表联络站的工作“本色”不变、内容丰富。2023年以来,仅各街道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监督计划,通过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40项;在征集到的2024年区级民生实事建议项目中,通过代表联络站征集到的有25个,占总数的37.3%,也进一步促使代表入站履职有抓手、成常态、见长效。

通过多年努力和耕耘,翠屏区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代表“家站”体系,代表联络站科学分布、建在基层,让代表能扎根于民、服务于民。下一步,翠屏区将在推动代表“家站”更好的“动起来”“活起来”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代表履职、代表联络站运行更加常态常新、有力有效。

作者:宜宾市翠屏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范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