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听说大陆电影出现蒋介石正面形象,震惊不已:快拷贝一份来看

1986年4月,大陆拍摄的一部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首映,台湾“中央社”的香港负责人谢忠候在看完电影之后立即打电话给蒋经国说道:“我刚才看了中共在香港上映的一部抗战影片,讲的是国军抗战打胜仗的,名叫《血战台儿庄》,里面出现的蒋介石的形象跟他们以前的形象不同。这个形象是正面的。”

那么,在这部影片中,蒋介石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

1985年夏末,李宗仁的儿子李幼邻在美国得知大陆拍摄了台儿庄战役后,立即飞到大陆,前来观看。当陈敦德说还没有完全制作完之后,他仍然坚持要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陈敦德只好请示国家电影局的领导。

得到同意之后,李幼邻终于看到了这部影片,当他还没看十分钟,他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其实,这部影片尤其是对两岸的关系影响重大。

在1986年4月,《血战台儿庄》的香港举行了首映典礼。当晚蒋经国得知后,马上表示:“拷贝来看看。”

于是,谢忠候层层上报到中央之后,中央下发通知让广西电影制片厂复制影片,于是他顺利拿到后就带着回到了台北,送给了蒋经国。

蒋经国和宋美龄看后,请国民党中央全体常委人员观看。当蒋经国看过之后,他也感慨万千地表示他从中看到两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是大陆承认他们抗战了。第二,这部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身上抹黑。他认识到大陆开始对台湾的政策有了调整,于是他决定也作出调整。

于是,不久之后,蒋经国开放了大陆探亲,两岸的终于开始有了公开的互动和往来。

那么,这部影片是怎么筹划的,片中对蒋介石又有怎样的描写呢?

1985年,是抗战胜利的40周年,广西电影史片厂决定将台儿庄会战搬上银幕。1985年,陈敦德准备让杨光远担任导演,开拍台儿庄。

5月初,两位编剧带着剧本来到了南京,但对于这个剧本,在开拍之前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否定。很多人表示共产党怎么能去表现国民党抗日,而且还打了胜仗。我们的三大战役还没有拍完,怎么能先拍国民党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都认为这部影片在政治上是通不过的。但事实上,在1965年当周恩来迎接李宗仁的时候就表示,他的两件事可以拍成电影,一个是台儿庄战役,一个就是他回国。

台儿庄战役对我国意义重大,一位荷兰的著名导演得知要重新拍摄台儿庄战役。他也曾介绍了自己曾在台儿庄拍下了珍贵的影片,后来这些影片也制作成了纪录片。

而在这部影片中,蒋介石的形象也很正面。在国民党市长王铭章牺牲之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当时,日本的战机在天空上方日本人的战机在天上扫射轰鸣,但蒋介石不为所动,仍然在讲话。这场戏是按照历史档案拍摄的镜头。所以,这一片段也为两岸打开了沟通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部影片带来的影响,远远不仅如此。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报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也撰文论述了抗日战争和台儿庄战役。一些国民党将领也称赞道:“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胸怀来拍摄,真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