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闵行,有这样一群医护人员,他们跨越山海,带着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来到了3000公里之外的云南。

2024年年初,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以下简称“闵中心”)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五院”)第五批援滇医疗队出发前往云南省保山市,分别进入昌宁县人民医院与龙陵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帮扶工作。他们接过了接力棒,快速融入新集体、新岗位,把上海的先进医疗技术引进保山、植根保山,为保山医疗输入新鲜血液,谱写东西部协作医疗工作新篇章。

是同事,也是老师

在保山,援滇医生们将在上海使用的一些新技术应用在了工作中,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在龙陵县人民医院,来自五院的黄亮达医生对记者说:“由于这里山地较多,骨科的患者以外伤骨折为主,虽然医生们的基本操作都已经很熟练,但在临床中较少使用微创新技术。”前不久,黄亮达接诊了一位跟骨骨折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当地也有微创手术所需的特殊钢材,于是在和家属商议之后便实施了手术,帮助其减轻了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进的医疗技术无疑为当地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有些时候也会面临现实的费用问题。“我们会根据患者自身的经济状况,来制定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案。”来自闵中心的李金东医生表示,自己不会照搬以前工作思路,站在当地患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更好地融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滇医生们惠及的不只是个别患者,让更多当地医生也能掌握技能,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像黄亮达、李金东医生一样,闵中心的沈国锋医生刚到昌宁县不久,便指导当地医生实施了一次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为一位脑出血重症患者打开了生命“新通道”。沈医生说:“相较传统的气管切开手术,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小、可控性好、灵活性强等优势。经过指导,目前当地医生已经可以独立实施这项操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4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理方面,来自闵中心的苏芹护士每周开展两次理论培训,同时她利用休息时间,参照闵中心工作经验,并结合当地特色,正在整理一份护理常规,希望昌宁县人民医院的护士们日后在进行操作时,能有更加规范的标准可以参照。

闵中心的尤存医生在日常援滇工作外,还承担了帮助昌宁县人民医院开设儿童保健专病门诊的任务。“来到这里后,我第一时间和科室主任进行了探讨,了解到医院一直有意开设该专病门诊,于是我利用在闵中心的工作优势,帮助联系购买相关设备等。”尤存说,目前已有很多家长带孩子过来咨询,需求量很大,门诊正式开设后,像多动症、学习困难、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疾病都能就近得到诊治。

治病救人,科普先行

来自五院的梅小会是妇产科医生,在龙陵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她发现医患间的沟通相对薄弱:“我遇到过一位晚期卵巢癌患者,刚确诊时对其打击很大。经过沟通,我们发现她并不是因为经济原因导致病情严重,而是根本没有体检的意识。如果多一些科普宣教,那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少一些。”一起来援滇的同事范伟峰医生在旁边表示赞同,她在实际工作中也感受到,居民与患者对科普宣教的接受度并不低:“事实上,大家是很乐于接受科普宣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层医生对于患者早期识别与服药后的关注还不够,目前我们也在通过慢性病管理中心这个渠道加强宣传,提升医生的服务能力。”闵中心的柏晓璐医生在昌宁县人民医院,主要就高血压、心衰等常见病的规范化治疗开展工作。五院的张利萍护士认为,对患者进行科普宣教前,医护自身更需提升认知,她建议龙陵县人民医院的护士们可以加强外出学习,扩大知识面,以此来提升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院的焦伟医生不仅在小讲课活动中为龙陵的医生们带来前沿的医疗知识,并带领科室同事们撰写科普文章,提升科普能力。他还积极参与下乡义诊,并表示:“预防胜于治疗,义诊是很好的科普宣教机会,通过不断地沟通,我们能有效提升居民的意识。”

携手同行,双向奔赴

一批批援滇医生们来到保山,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管理经验输送至此。在这半年时间内,医护人员们尽心尽力,而援助期结束,也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的联系就此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21年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与龙陵县人民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后,先后在龙陵建立了多个专家工作站,包括丁和远博士专家工作站、施劲东基层专家工作站等,专家们定期来此指导,为这里带来了长期稳定的优质医疗资源,很多病人因此慕名而来。

在昌宁县人民医院,“线上远程”服务网则为两地医生提供了会诊平台。通过该平台,昌宁县人民医院可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的病理专家进行远程交流和会诊,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据悉,该平台还能针对少见病例的诊疗,实施“定制型”专家诊疗,邀请其他医院专家指导诊疗,患者真正实现“看病不出县”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闵行援滇医护人员尽心工作的同时,受援方也在生活上给予了诸多关心,不仅为他们安排了舒适的住宿环境,还考虑了饮食方面的差异。在龙陵县人民医院工作的梅小会对记者说:“刚来时很担心这边的饮食不习惯,但没想到,医院食堂专门安排了师傅来照顾我们的口味,真是非常惊喜。”

经过多年协作,昌宁县和龙陵县的医疗水平已有了大幅提升,当地居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沪滇医疗帮扶,不仅传递了健康与希望,更架起了两地人民友谊的桥梁。昌宁县和龙陵县医院的领导都在采访中说道:“闵行医疗援助给当地帮助特别大,以前出现疑难杂症只能转送到上级医院,也出现过很多次病人在路途中病情变坏,来不及抢救。现在病人都知道上海医生好,上海医生帮助解决了好多疑难杂症,也形成了组团式帮扶,还帮我们培养了很多自己的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刘成荣

部分摄影:徐恺凯

初审:张静雯(实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