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建设稻虾产业联盟,举办小龙虾垂钓节、美食节……近年来,安徽无为陡沟镇大力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及改革创新示范行动,依托“芜湖市乡村振兴示范镇”“中国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中国小龙虾养殖工匠”等金字招牌,不断推动产业发展与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从“稻渔文化、稻渔经济、稻渔产业”上做文章,推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共筑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生态“绿”养殖,水下循环,稻渔产值飙升

5月,正是小龙虾上市的旺季。走进江十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在连片的小龙虾田里,工人们熟练地将固定在木桩上的笼结取下,一节一节收起地笼。塑料桶里,一只只个头硕大、体形饱满的小龙虾挥舞着大钳子。

据江十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宝介绍:“这片虾田可捕捞小龙虾到5月底,小龙虾捕捞完毕,正好赶上插秧。等水稻长起来,还会在稻田里放养虾苗、龟鳖苗实现稻渔轮作、综合种养。小龙虾能消灭田间二化螟等害虫的幼虫,还可为稻除草、增肥,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水稻则可为虾供饵、避害,同时做到稻杆还田,为小龙虾提供基础养分,整体做到生态循环利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能带来水稻亩均增产15%—20%,小龙虾每斤产值增加20%的效益。”说到这,胡宝欣慰地笑了。

无为市陡沟镇通过“稻田小龙虾苗种秋季繁育模式+稻茬田小龙虾精养模式+小龙虾起捕完栽秧模式”三种模式有序复合,做到“一水三用,一田三收”,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产品质量,还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安全。

科技“蓝”加持,电商推广,社会效益增长

“2018年以前养殖小龙虾我们大多运用传统的养殖技巧来养殖小龙虾,小龙虾每年产值不太理想,后来经过实验我们总结了一套繁苗、扩培、防病治病的办法,并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安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科学验证申请了专利8个,科技成果1个,同时抢抓互联网优势,开通“江十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抖音直播号,目前粉丝已达到三万多人,建立技术服务微信群4个以及微信公众号1个,做到网络上信息共享,关键时期技术服务。”

无为市陡沟镇通过“稻虾产业联盟”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逐渐调整种养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带动就业人数25000人,推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到2026年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有效促进强农惠农、共同富裕。

品牌“红”打造,文旅赋能,IP附加值凸显

行走在无为市陡沟镇的大街小巷中,稻渔文旅品牌随处可见:有萌萌哒的“虾宝”“米宝”卡通形象雕塑,表情丰富,惟妙惟肖;有展现水稻、龙虾、龟鳖形象的路灯、路标;还有在该镇乡村振乡馆、乡愁记忆馆等地展示的精致稻虾龟挂件、别致的钥匙扣等热门商品,不仅为乡村生活增添了无限创意和活力,更为城市景观增添了几分趣味和浪漫。无为陡沟稻渔品牌符号浸润到乡村建设、文艺创作、村民生活中。

据悉,2024年,无为市陡沟镇将推出3条“魅力稻渔研学游、美食游、秋收游”线路,将陡沟镇各大景点串联起来,同时以稻渔为媒,举办渔-稻文旅节、开年节、双龙会、村BA联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成为陡沟的节庆品牌,擦亮“陡沟龙虾”文旅金字招牌。(肖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