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61年,他的一生可以说相当精彩。康熙年少时受制于辅政大臣鳌拜长达六年之久,在他14岁那年终于从鳌拜手中夺回了朝政的把控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政。

关于康熙智擒鳌拜一事史书上的记载十分简单,似乎在刻意掩饰着什么。康熙到底是如何智擒鳌拜的,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如履薄冰的康熙

康熙8岁登基,其他少年还在父母怀中温存时他已经坐上了皇帝的位子,纵使他再早熟也很难在这个年纪接手朝政。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都会有辅政大臣协助幼帝成长,康熙也不例外,他不仅有辅政大臣,还足足有四个,但这四个大臣里有一个几乎把野心写在了脸上,那就是鳌拜

起初,在四位辅政大臣的帮助下,少年康熙的确度过了一段比较安稳的日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的欲望不断膨胀,看着稍显羸弱的幼帝,他几乎难以掩饰自己的野心。

身为辅政大臣,鳌拜权势极盛,但他尤不知足,暗地里结党营私,逼迫其他大臣站在他的阵营,屡次挑战皇族的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为辅政大臣的遏必隆,十分“识时务”,早早地投奔了鳌拜,彼时,朝堂之上唯有索尼和苏克萨哈尚且有能力与鳌拜相抗衡。

索尼虽为首辅,但已至花甲之年,他实在太老了,即便有心帮康熙一把也时常感到精力不足,只好暗地帮康熙谋划。

明面上便只有苏克萨哈与鳌拜展开激烈的对垒,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化解的地步。苏克萨哈看不惯鳌拜张狂的模样,对他挑战皇权的行为更是深恶痛绝,而鳌拜对他也是相看两厌。

辅政大臣本该忠心辅佐皇帝,但康熙面临的却是辅政大臣们分营对垒、连表面的和谐都难以维持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康熙看似地位尊贵,实则如履薄冰,好在他的祖母孝庄太后始终在一旁支持着他。

孝庄太后深知在康熙成长起来前,决不能轻易动鳌拜,但也不能纵容他就这样发展自己的势力,否则,即便幼帝成长起来也很难夺回掌政大权。

鳌拜实在是一个棘手的对手,单靠孝庄一人很难起到牵制作用,这时,一个计划在她头脑中形成。

二、为“智擒”鳌拜铺路

索尼的确年老,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他的根基十分深厚,他是清朝的开国功臣,若没有鳌拜,他便是这朝堂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虽然看似鳌拜一人独大,但还有不少保持中立的大臣,这些大臣几乎都与索尼有关系,如果能得到索尼明面上的大力支持,必将有很大一部分保持中立的大臣转为支持康熙,再加上与鳌拜势不两立的苏克萨哈,如此,康熙尚且有与鳌拜一争的底气。

为了促成与索尼的合作,孝庄太后决定让康熙与赫舍里氏联姻,赫舍里氏是索尼的孙女,若立她为皇后,索尼便只能与康熙捆绑在一起了。

索尼为政多年,怎么可能看不出这背后的弯弯绕绕,但他本就有心扶持康熙,因而当孝庄太后有所暗示时,他很快就答应了。

1665年,赫舍里氏被册立为皇后,彼时康熙已经登基四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他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弱小,对于这场联姻他极为重视,但也有一些无力,毕竟要靠联姻来为自己增加筹码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实在不算是一件光彩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他也无可奈何了,只是心里始终觉得有些对不起赫舍里氏,因此在与她成婚以后康熙待她很好,也是存了弥补之心。

三、智擒鳌拜

好在,这场联姻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一大批大臣开始支持康熙,朝堂上的局面顿时发生了变化,这彻底惹恼了鳌拜。

他的对手苏克萨哈倒是相当高兴,他与鳌拜斗了这么久,第一次见鳌拜如此挫败,自然掩饰不住地开心,春风得意的苏克萨哈并不知道自己的幸灾乐祸将鳌拜给彻底激怒了,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收拾苏克萨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1667年,鳌拜等到了这个时机,这一年索尼病逝,他的离世对康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对鳌拜来说却是值得大肆庆祝的好事。

他趁皇帝和其他大臣尚未反应过来的时机,联合了一批大臣诬告苏克萨哈“不欲归政”,还列举出了他的二十四条罪状。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鳌拜在无中生有,但连皇帝都拿他没办法,最终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

一下子没了两个棘手的对手,这让素来谨慎的鳌拜也难免有些松懈。

而悲痛的康熙也意识到,自己必须抓住最后的时机将鳌拜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他蛰伏了两年,这两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寻找除掉鳌拜的时机,这个时机很难把握,因为他只有一次机会,一旦失手鳌拜必将产生警惕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孝庄太后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虽然索尼和苏克萨哈去世了,但还是有一批大臣愿意继续支持皇帝的。

终于,在1669年的一个夏天,康熙找到了机会,他先是告知鳌拜有要事与他商量,命他进宫一趟,鳌拜并未意识到谋划已久的抓捕计划在等着他。

当他踏入宫殿后,埋伏已久的少年侍卫们听到皇帝的命令后倾巢而出,使出浑身解数要制服鳌拜。

鳌拜自身武功高强,一般的侍卫根本奈何不了他,再加上这些少年侍卫平时待在宫中也只是陪皇帝作“布库”戏,因而并未引起鳌拜的注意。

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群不被他放在眼里的少年侍卫将他制服,紧接着早已准备好的大臣将鳌拜三十条罪状递交给皇帝,康熙借机将鳌拜处死,还一并将其同党全部铲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铲除鳌拜的手段只能算智取,提起来也并不光荣,并且身为皇帝却受制于大臣这么多年,也却是不值得大书特书,因而史书上关于康熙制服鳌拜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不过这背后的惊心动魄却是可以猜测到的。

结语

康熙的亲政之路走得艰辛,好在,他最终夺回了大权,此后他平三藩、抗沙俄、开拓疆土,为清王朝的鼎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