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火箭首飞成功!为什么起飞80分钟后,在美国上空排放燃料?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4年5月7日,我国长征火箭家族又添一新成员,长征六号丙火箭首飞成功。

而就在长征六号丙发射80分钟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它拖着长长的尾巴,如同一道极光,从美国的上空一闪而过。

这道“极光”究竟是什么?难道我国火箭发射也要发信号通知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箭的“小尾巴”

事实上,长征六号丙刚好飞到了距离地球高度500公里的位置,二级火箭开始排放剩余的燃料

长征六号丙采用的是120吨和18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料排放后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星云团,加上长征六号丙还在不断往前飞行,所以呈现出“彗星拖尾”的奇特景象。

当时位于西半球的美国正好是午夜,很多俄克拉荷马州和堪萨斯州居民,都目睹了神奇的一幕,还以为是外星文明发出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一下,其实我国也有不少类似的“神秘事件”,譬如2024年年初北京、河北等地的夜空,就经常出现不明飞行物。

它们散发着淡淡的黄色光芒,看上去就像是另一个月亮,在漆黑的夜空中飞来飞去,和传闻中的“UFO”一模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那只是马斯克星链卫星火箭发射后排的燃料而已,相当于火箭在发射过程中“放了个屁”。

这种陌生的操作,在航天术语上被称为“钝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箭“钝化”有什么用

我们都知道,火箭的使命是运送,但这是一趟单程旅行,当它完成任务后,会留在太空中,沦为太空垃圾的一员。

但此时,火箭的动力系统不会关闭,它的推进剂、高压气及电池也没有用尽。

它们就像无人驾驶的汽车,随时都有发生“碰撞爆炸”的危险,影响其他在轨航天器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它从空中坠落时,和大气擦枪走火发生爆炸,就会形成更多大大小小的太空碎片,掉落到地球上。

因此,很多航天大国在发射火箭时,都会对火箭末级进行“钝化”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卸掉它的动力系统,把剩余的燃料和高压气体排出去,消除火箭末级爆炸的危险。

同时,为了不占用宝贵的轨道资源,火箭还有可能先离开预定的轨道,转移到废弃的轨道上再进行“钝化”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看不到火箭末级。之所以有时候能看见,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亮点。

至于它看上去像一团云雾,就是因为正在排出燃料或气体,被太阳光反射后产生了光雾。

不明就里的观众,可能会把它当成一种奇景,或是外星人飞船造访地球的景象,但那其实是火箭末级放的“尾气”,不必为此感到大惊小怪。

那我国火箭为何要在美国头上“放尾气”?释放的燃料会有污染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燃料会有污染吗

需要明确的是,从美国头上飞过只是个巧合,但就火箭末级回收这个话题,西方媒体之前可没少作文章。

2021年,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掉落后,外媒又来了一句“中国火箭要失控了”,实际上当时绝大部分的零部件已经在“回家”的路上烧蚀销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箭末级的处理一直是难题,但人类有必须使用火箭末级的原因。

而且,这些火箭末级在坠入大气层时,都会被高温烧毁,只有少部分掉落在指定的无人区,有条件的还会进行回收处理。

我国的文昌发射场因为靠近沿海区域,火箭从这里出发后,部分残骸会掉落到附近的公海上,而且我国会有专门的人员检测并及时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回大家比较关心的燃料问题,我国的火箭使用的是液氧煤油发动机,当它们对外排放时,生成的产物是水和氮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即便它们没有完全燃烧,从500公里的高空层层稀释下来,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

目前,我国正在研究火箭垂直着陆、无损回收和重复使用的技术,相信未来火箭末级带来的残骸问题也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更值得庆贺的是,长征六号丙的加入,将开启我国运载火箭的“智驾模式”,让火箭上天变得更加安全有保障。

而且,长征六号丙的定位是商业运载火箭,首发就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完成了4颗卫星的“拼车”服务,为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

参考资料:

[1]长六丙火箭首飞成功!长征火箭家族再添“生力军”,科技日报,2024-05-07

[2]外媒集体双标:中国火箭残骸“失控砸头”,美国的就成“流星划过”,观察者网,2021-05-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