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两年前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第二任校长王荣

履新时发出的铿锵宣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创办五年的人附深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深圳基础教育极速变化的背景下,仍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于是,站在第二个五年的新起点上,学校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

而今,两年过去了,一个全新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展现在深圳市民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该校也得到越来越多家长、学生、高校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人们更感兴趣的是:

► 这些成绩的获得是偶然还是必然?

► 这两年人附深全面提振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 面向未来,她又有怎样的目标与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人附深这些年的成绩提升这么快?”面对这个问题,学校高三年级主任陈大亮几乎脱口而出:“因为我们有最拼的老师、最卷的学生、最强的家长……”

诚然,一所学校的成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优秀的师资必然是好学校的前提与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初创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被人们誉为“海拔高、颜值高、期望高”的“三高学校”。而人们寄予厚望的,是人大附中的金字招牌,及其背后蕴含的两大核心要素:文化与师资。事实上,文化与师资本就是一体两面,因为教师是学校文化的载体。

“这些年,人附深的老师们都憋着一股劲,大家都在为附中的荣誉而奋斗!”陈大亮用一个细节证明人附深的老师有多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是学校的硬性规定,而是老师们自觉形成的传统。为的就是让学生第一时间拿到反馈,第一时间查漏补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都能在校园各处

看到人附深师生围在一起答疑的身影

除了拥有拼搏的干劲,人附深的师资团队,还是名副其实的“名师聚集地”。据陈大亮介绍,当年人附深从全国选拔优秀教师最终从3.6万多份简历中遴选、录用不到300人——师资实力可见一斑。

而为打造强中更强的师资团队,自人附深建校以来,已有近50位教师到北京人大附中本部进行一年以上的跟岗锻炼,这些老师回来后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陈大亮就是其中的一位骨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狠抓教师专业化成长”,恰恰也是两年前王荣校长履新时提出的战略重点之一。两年来,人附深通过教研引领、名师工作室建设、青年教师成长等系列举措,让原本就已是优中选优的人附深教师团队走向卓越。

而取得这份卓越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海淀区优秀教育教学经验的持续引入。任职人附深校长之前,王荣在人大附中分校担任常务副校长,还是北京市海淀区高中工作专家组成员,对高中教育教学管理、高考备考以及“双新”示范建设经验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队伍是质量保障的关键,是学校的核心资源。王荣校长指出,人附深要尽力搭建平台、提供环境、创造条件,助力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充分发展。因而,当她从两千公里开外的北京来到人附深接任“校长”一职时,也把多年在海淀区的教学经验和教科研资源,一并带到了这片沃土,滋养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如通过与人大附中专家教师进行研讨交流,不断改进高三备考工作,精准把握新高考方向,精研学科复习策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为充分发挥名师辐射示范作用,人附深不仅重视与深圳教育专家和教研员的联接,还大力支持名师工作室建设,目前已建成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研等8个名师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之一张素炎老师说,学校不仅大力支持名师工作室的申报与成立工作,还会从工作室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到具体的建设策略、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

另一位主持人王鑫淼老师说,语文、数学、物理三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以对应的学科示范基地为主阵地、主抓手,把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学,以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文名师张素炎还表示,学校语文学科实力在学科示范基地的助力下有了实质性飞跃。“学校提供了课程改革的广阔舞台,只要是关乎教师专业成长,关乎育人的大事,所有部门都会给予最大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人附深,从大家的步履匆匆中,人们很容易感受到这是一所很拼的学校。这里不仅老师拼,学生也很卷。但“拼”是源于教师心中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卷”则源于学生内心强大的自驱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不管是拼还是卷,都没有把师生“扭曲”,相反地,每个人脸上呈现的都是自信、阳光而笃定的神情。

在这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这里,老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融洽而纯粹。

陈大亮老师无意中提到的几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对学生好,学生进步大,家长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现在家长已成为我们最强大的宣传员!”陈大亮开心地说,人附深的学生也很懂得感恩。每逢学生们搞活动,他的办公桌上都是堆满了各种各样学生送的卡片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疑虑,鲲鹏创新实验班班主任牛麟首先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他去年带的毕业班,是在鲲鹏创新实验班之下的数理实验班。但这个班同样考出100%优投率的优异成绩。

“对于高三学子来说,学习当然是最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牛麟说,去年高考前几个月,他就在班上策划了一个名为“一起奋斗的100天”的记班记活动。一开始,用来记录的笔记本乏人问津,后面却成为大家争相传阅和记录的宝贝。最后一节班会课的时候,牛麟老师让大家把本子拿出来,分享其中的点滴记录。“很多人听着听着就流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一件被他称为“行为艺术”的事。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室里摆放四个大玻璃瓶,分别命名为:无为、折花、天健和敏行。旁边放四种颜色的豆子:绿豆、黄豆、黑豆和红豆。四个玻璃瓶与四种豆子均有不同的寓意。

牛老师邀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每天夹一颗豆子放进玻璃瓶里。同样的,活动一开始很少有人参与,后来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四个大瓶子也都在高考前被装满。“你知道哪个瓶子最先装满吗?”牛麟微笑着反问。

他说,高考前两天,他和班上学生专门邀请校长和家长代表参与一场别开生面的班级包粽子活动。而包粽子所用的食材,就是四个大瓶子里的豆子。“其实记日记也好,夹豆子也好,包粽子也好,都是一种压力释放和正向暗示。我希望同学们在压力之下能够‘向内求’。事实也正是如此——最先被学生填满的瓶子就是‘无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人附深的育人理念,也可以推测到师生的身心状态。

高三学生郭育豪用这些关键词来形容人附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老师都很有耐心、负责任,教学经验丰富。同学们很厉害,有各方面的特长,彼此可以相互学习。”郭育豪说,同学们确实有点卷,但不是被逼的,更多是一种自主、自律的状态

他举例说,进入高三以后,为了确保有更多时间投入学习,他和宿舍里的其他同学达成“协议”:每周有一两天时间,定五点半的闹钟,这样大家六点钟就可以进入教室自习。“我们觉得一周一两天的频率是比较恰当的。即便到了高三,也不能一直是紧绷状态,而要适当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鑫淼老师是2017年就入职人附深的创校成员之一。在他看来,这是一所充满爱与尊重、追求卓越的学校。这里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开展,尤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在一种正向氛围的带动下,人附深的学生普遍张扬个性,又非常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并入职人附深的陈名,对国外课堂那种平等而轻松的师生关系印象深刻。来到深圳,来到人附深,她又拾回那种久违的感觉。“深圳学子身上有那种似乎与生俱来的开放、平等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陈名很开心能够与学生成为平等而亲近的朋友,也享受学生给她取的外号:名名、名姐等。“我的学生还跟我开玩笑,说有一天他们称呼我为‘名妈’,那就证明我的青春已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学校生涯规划中心负责人,陈名说,人附深在创校之初就成立了生涯规划中心,并搭建了涵盖“课程、咨询、讲堂、活动、教师成长、大数据”六大方面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人附深的生涯规划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特色,那就是导师制。为给予每一位学生以个性关注,学校创新管理方式,实行具有学校特色的“双师制”,学生除能得到班主任教师的指导外,还可以自主选择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给予其学业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思想上的引导。承担学校学生导师任务的教师包括校长、特高级教师、名校毕业的硕博士教师等。

“经过导师的陪伴引领和系列生涯规划课程的浸润,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向内探索,引导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势、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向外探索,去了解我们的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各个大学是什么样的,各个大学的专业又是什么样的,每一个大学的优势在哪里,未来要怎么样去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师见面会

陈名笃定地说,在这样的教育之下,人附深的学生非常阳光、自信,而且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我们对人大附中‘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传统的一种继承,其初心还是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可以说,人附深是真正把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到底的一所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是多元开放的教育。创校伊始,人附深便将学生的多元与卓越发展作为奋斗的目标,时至今日,这仍是学校发展重点所在。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适应新高考改革,人附深在充分发挥人大附中课程和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教师团队,进行了系统的课程方案建设,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形成以人为本、多元开放的育人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之相匹配的,是丰富的班型与多元的升学通道。人附深会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进行分班,实行分层教学,包括鲲鹏创新实验班、数理实验班、人文实验班、综合实验班等。

高三鲲鹏创新实验班班主任张志刚介绍,2023年,学校以自主招生的形式招收80名学生,组建“鲲鹏创新实验班”。“这个班型也有‘三高’,那就是高标准管理、高规格配置、高育人目标。”2024年,学校将继续进行鲲鹏班自主招生工作,凡认同学校“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育人理念,在初中阶段综合素质优秀,数学、物理学科特长突出,富有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2024届初中毕业生均可积极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人附深还打造了以文科为专攻方向的人民大学人文基地班,这也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作为知名的人文社会科学顶尖学府,人民大学是人附深的生源战略合作伙伴,并为其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高端学术支持,为人文学科强基计划提供具体指导。据了解,该班将巩固学校在历史类学生培养的突出优势,特别是2023年高考历史类600分以上学生达到了24人,位居深圳市第8名。班级突出人文学科培养特色,充分利用人民大学的优质资源,通过课程体系调整、师资配置等提高对有人文学科特长学生的针对性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姜萌教授讲课

事实上,在通过高考、强基计划等冲击C9高校之外,人附深的优秀学子们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平台与成才通道。

今年年初,2024届鲲鹏创新实验班的何晨熙同学获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录取,开人附深学子直接报考海外顶尖名校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志刚老师介绍,未来随着学校生源结构持续改善,五大学科竞赛也将是人附深的着力点之一。据介绍,4月27日,人大附中本部组织了进入国家队的奥赛天团以及金牌教练来人附深交流,这对后者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或将带来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