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把人体放置在强大的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组织细胞内的氢原子核产生磁共振现象,通过专业设备接受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最终构成我们看到的磁共振图像。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人开始关注磁共振检查是否有辐射,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本文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磁共振检查的成像原理和流程

磁共振检查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信号。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进入磁共振扫描仪的扫描室,躺在检查床上,然后接受来自磁场的射频脉冲。这些脉冲会刺激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然后接收这些信号,并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和重建图像。

磁共振检查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部位和序列。然后,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入扫描室,躺在检查床上。接着,技术人员会进行扫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置扫描参数和校准仪器等。然后,技术人员会开始扫描,并收集图像数据。最后,医生会根据收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诊断和分析。

二、磁共振检查有没有辐射

1.目前核磁共振检查已成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但是不少人仍对该项检查并不了解,在被医生建议去做核磁共振检查后担心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以为又是“核”又是“磁”的,这东西不会有辐射吧?多做几次不会得癌吧?其实磁共振最早叫核磁共振,然而“核”字往往让人联想到核辐射,现在为了和核辐射区别,医学界将“核”字去掉,避免引起人们的担忧和恐惧,称之为磁共振(MRI)。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生物磁自旋成像的检查技术,是利用人体内水的比例大,氢质子核含量多的特点进行成像的。因为人体约70%是由水组成,磁共振检查就是依赖水中的氢原子。简单地说,就是用磁场给身体里的氢原子核一点点能量,让它们“动”起来,然而影像就可以收集想要的数据,经过电脑后处理,做出来我们平时看到的图像。

2.“核磁共振”里的“核”可不是我们生活常说的核辐射、核武器的那个“核”,其实是人体含量做多的氢原子核,也就是咱们体内水分子的组成成分。磁共振和X线、CT的成像原理是不一样的,X线、CT是利用射线穿透进行成像,因此会产生电离辐射,而磁共振是利用质子在磁场中产生共振而成像的,磁共振信号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和射线无关,是没有电离辐射的。所以,核磁共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影像检查方法,无辐射,对人体无危害,无创伤。

三、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

虽然核磁共振检查无辐射,无创伤的一项检查方法,但是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是第一要务,安全贯穿于整个磁共振检查过程。磁共振是一个强大的磁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俗说磁共振磁体是一块巨大的磁铁,能吸引一切铁磁性物质。铁磁性金属物质进入磁体间,靠近磁体的金属都会被吸附在机架上,由于磁共振检查的特殊性,所以医院里的轮椅,平车,氧气罐,监护仪以及我们随身带的手机,钥匙等电子产品和强铁磁性的金属物质都是严禁进入磁共振扫描间的。大家可以放心,磁共振扫描间会配有专用的平车或轮椅给一些走动不方便的患者使用的。其次,受检者在接受MRI检查之前,医生会为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多次安全筛查,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MRI检查禁忌证,如心脏起搏器(除外起搏器为新型的MRI兼容性产品),金属动脉瘤夹,电子植入物和磁性金属药物灌注泵,妊娠情况等。最后,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会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医院也会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确保受检者可以安全接受MRI检查。

四、结论

综上所述,磁共振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医学影像技术,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患者和工作人员都可以放心。当然,为了确保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配合,技术人员也需要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磁共振成像中的各种安全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严格遵守安全规范操作。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磁共振检查的相关知识。

梧州市工人医院 何凤连/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