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可谓是有着戏剧性的变化。如果是年龄比较小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这段曲折的关系变迁,即使听说也会觉得很遥远,随着苏联的解体很多事情逐渐烟消云散,当年双方的紧张对峙关系也逐渐也更清晰客观的面貌浮现在人们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解放之前苏联与我国就有比较友好的合作关系,因为苏联的政权建立比较晚,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邻国自然是苏联积极争取的对象,在孙中山先生在世的时候,苏联就已经派过军事顾问来辅助中国革命。中共建立后,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也派来了军事专家进行帮助。在抗日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苏联派出了150万军队帮助剿灭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客观上也帮助了东北的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两个国家进入了真正的关系蜜月期,苏联处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派出大量援华专家,帮助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就中国这边而言,对于斯大林是怀有一定的感激的。这也给后来的双方交恶埋下了一定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出于个人恩怨(斯大林曾杀死其儿子),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的成绩和做法,这一方面引起中国反感,另一方面也干扰了我国的建设初期的思想统一,因此我方是严厉回斥赫鲁晓夫的一系列言行,苏联方面则撤走了在中国的专家,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孤立我们。当时赫鲁晓夫在任期间,中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军事冲突或者严重对立。中苏矛盾的顶点是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这位军事狂人把苏联发展成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并且大国沙文主义倾向严重,加速谋求霸权,正是在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苏军开始在中国西北,蒙古和东北三个方向布下百万重兵,威胁我国安全,随时准备启动战争模式。但是直到勃列日涅夫下台死去,八十年代戈尔巴乔夫访华,双方关系又重新解冻,在二十年的紧张对峙状态下,中苏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敢于对抗苏联,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民族向心力的因素,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都不如强大对手的情况下,依然不认怂,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主权,这是中国人的骨气,说白了就是决心死磕到底。另一方面也是客观因素的考量,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如果在中国境内爆发战争,很有可能演化成持久战,拖垮苏联的经济和战争储备,参考抗日战争事情即可。最后是国际形势的因素,中国很好的把握了美苏争霸的大格局,利用美国势力牵制苏联,令勃列日涅夫始终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