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风云变幻,涌现出了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

他虽然出生于黑道,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凭借着双拳征服了整个城市。他的朋友遍布在军界、政界和商界;尽管他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但对于古代帝王将相的故事了如指掌,而且还能书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尽管他家财万贯,但他却声称从不存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便是上海滩上闻名的三大亨之一,与黄金荣、张啸林齐名的杜月笙。

/初涉江湖

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父母双亡,年仅四五岁,被继母与舅舅抚养长大。命途多舛,少年时期的他便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14岁时便踏上了闯荡江湖的征程,体会着人情冷暖。

清末时期的上海,已然是一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这样的环境下,机遇与危机并存。

杜月笙最初在一家水果店当学徒,老板名叫王国生。

正是在这家水果店,杜月笙掌握了一手消果皮的技艺,尤其擅长削梨,因此被人戏称为“莱阳梨”。

然而,年少的杜月笙也受到了上海滩的诱惑,养成了赌博的恶习。

众所周知,赌博乃万恶之源。后来,为了赌博,杜月笙竟然动了店铺的货款,企图翻本,却最终输得精光。面对挫折,杜月笙心灰意冷,离开了店铺,开始了流浪街头的生活。

然而,就在杜月笙陷入生活困境之际,老板王国生却主动找到了他,没有责怪他,反而将他重新接回店铺,继续给予他工作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月笙从小就饱受白眼,但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拿走王国生的货款去赌博。然而,令他意外的是,王国生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用善心感化了他。

这件事对杜月笙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他领悟到了人间以德报怨的真谛,也更加明白了,只有通过行善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因此,从那时起,杜月笙就铭记在心:“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9岁那年,杜月笙经人介绍来到了黄金荣手下。起初,他只是黄金荣手下的一个看门小弟,属于最底层的角色。

当时,黄金荣的妻子林桂生身患重病,轮到杜月笙去侍候她。他一丝不苟地服侍了数日,深得林桂生的好感。

能够让一个细心的女人看到男人的细心,这足以说明杜月笙对待工作的尽心竭力。

而在这个时候,林桂生可是黄金荣的得力助手。要是没有林桂生的支持和努力,黄金荣的事业又怎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有一次,黄金荣的货物被人偷走,黄金荣和林桂生束手无策。就在这时,杜月笙站了出来,向林桂生表示他可以去试试看。

虽然林桂生并没有对这个年轻的手下的自告奋勇特别在意,毕竟黄金荣手下这样的人并不少,总是有些想要出风头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仅仅用了三个小时,杜月笙就顺利将烟土找回来了,立下了大功,再次引起了黄金荣和林桂生的关注。

然而,江湖之中有着严格的规矩。虽然林桂生对年轻的杜月笙心生好感,但她还想进一步考验他。

因此,尽管杜月笙有了立功之举,却并没有得到任何奖励。

林桂生想通过观察杜月笙的反应来评估他的品行。如果杜月笙表现出不满或者四处炫耀,那么他的前途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然而,杜月笙并没有因此而心存不满或者自吹自擂。

两年后,林桂生认为考验期已经到了,于是推荐杜月笙给黄金荣。从那时起,杜月笙才正式踏上了上海滩的历史舞台。

/人生不过三碗面

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词莫过于“为人”和“处世”。

当杜月笙站在人生的巅峰回顾过去时,他不禁感慨:“人这一生,有三碗最难吃的面——体面、场面和情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生道路上,吃得香的人宛如鱼得水,事事顺遂,而吃不香的人则步履艰难,难以前进。

首先,谈及体面。

作为一个混迹黑社会的人,杜月笙在暴力环境中打拼出一片天地。

然而,他对于“体面”这个词格外重视——特别是在他因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声名鹊起之后,他逐渐意识到一个道理:想要在上海滩的上流社会站稳脚跟,光靠拳头是不够的。

文化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杜月笙的家境贫寒,无法接受正规教育,他甚至是个文盲。

然而,他内心深处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

于是,杜月笙开始自学书法。

他刻苦钻研了一段时间后,竟然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

此外,杜月笙也喜欢阅读《三国演义》,倾听《水浒传》的故事,从中汲取养料,陶冶情操,增长历史文化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身边人十分惊讶的是,年轻时充满了满身流氓气息的杜月笙,到了中年后,这些流氓气息几乎完全消失了。

他常常说:“当一个人的衣食得以满足,就应当以礼义为先,不能再给人留下讨厌害怕的印象。”

因此,许多人眼中的杜月笙,从来都不是一个张扬跋扈的形象,而是一副谦和有礼的君子模样。

杜月笙喜欢被人称作“杜先生”。他的女儿杜美如曾经看过由冯小刚扮演的杜月笙在电影《建国大业》中的形象。

杜美如对他的评价是:外表相似,演技也相符,唯一不同的是,“我父亲从不戴墨镜”。

再谈到场面。

杜月笙对于维护场面十分重视,这里举一个例子。

1930年,上海法租界的工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罢工,局势日益恶化,连街边的清洁工都拒绝出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是杜月笙亲自出面与工厂老板进行谈判,成功解决了工人们加薪的问题。

事情办妥之后,杜月笙并没有立刻将消息公之于众,因为他明白此时工人们对于老板们的信任已经瓦解殆尽,即便他说了,也未必有人会相信。

这时候,营造一个合适的“场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杜月笙采取了这样一种做法:他郑重地将几十位工人代表全部请到了上海一家高档酒楼,摆上了丰盛的酒席和美味的菜肴,一切安排得十分周到。

当所有人都就座后,他便当场宣布:“各位,现在他们已经同意了!工人们的薪水将增加75%!”

就在工人们惊喜不已之际,他进一步行动起来,亲自掏腰包拿出了30万大洋,为工人们垫付了罢工期间的工资。

在场面上,场面上的话,场面上的行动,一样也没有放松。这一次,工人们对于杜月笙充满了感激之情。

后来,流传在大街小巷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学习杜老板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月笙对于场面的把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赖,使他后来在上海滩中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第一人,甚至力压了黄金荣和张啸林。

最后来谈谈情面。

杜月笙曾经说过:“钱财用完了,但是交情却永远不会耗尽。因此,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众所周知,上海滩有三位大亨,分别是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

人们对这三个人有着非常形象的描述:“黄金荣爱财如命,张啸林善于斗争,而杜月笙擅长人际交往。”

事实上,杜月笙在上海滩的社交圈子非常广泛。

无论是清朝的遗老,还是革命的志士;无论是军阀政客,还是社会名流;无论是高官子弟,还是文人墨客,他都以礼待人,竭力结交。

像黎元洪、章太炎、杨度等人都曾经是他的座上宾。

甚至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戴笠,在最困难、一贫如洗的时候,都得到了杜月笙的帮助,因此戴笠终生感激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月笙常说:“不识字尚可为人,不懂情理则无法做人。”

这句话显示了他对于“情面”的重视。

尽管他强调义气和情义,但与那位三国时期把女人比喻为衣服的大耳皇叔大不相同,杜月笙对待自己的女人却是极为呵护。

杜月笙一生共有五个妻子,其中三个是舞女或演员。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民国时期的十大名媛之一,被称为“冬皇”的孟小冬。

孟小冬是京剧艺人,也是上海滩上最为知名的美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