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是指新妈妈在分娩后出现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改变、焦虑、抑郁等症状。这种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新妈妈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家庭和孩子的亲子行为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预防产后抑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介绍产后抑郁的基本知识、预防策略以及应对措施,帮助新妈妈们打造心灵防线,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产后抑郁的基本知识

(1)定义与症状:产后抑郁是指新妈妈在分娩后出现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改变、自我评价降低、创新思维受损、对生活缺乏信心等症状。通常在分娩后2周至6个月内出现,症状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具体症状包括心情压抑、情绪淡漠、不愿见人、自暴自弃、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与家庭成员关系不协调、主动性降低,觉得生活无意义,严重者出现绝望、自伤倾向。

(2)原因分析: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分娩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和遗传因素。分娩方面,分娩的经历给产妇带来紧张和恐惧心理;生理方面,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心理方面,新妈妈可能面临角色转变、育儿压力等挑战;社会方面,社会支持不足、家庭关系紧张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家族抑症病史的产妇发病率高。

(3)产后抑郁与焦虑症的关系:产后抑郁和焦虑症常常同时存在,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新妈妈在面对育儿压力、睡眠不足、缺少家庭的帮助和理解等问题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因此,对于有焦虑症状的新妈妈,应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2.预防产后抑郁的策略

(1)前期准备:产前教育和心理辅导。产前教育是预防产后抑郁的重要一环。通过产前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途径宣传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教育,新妈妈可以了解分娩过程、育儿知识等,减轻对未知的恐惧和焦虑。同时,产前心理辅导也有助于新妈妈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分娩和育儿挑战。

(2)家庭支持:增强家庭凝聚力,营造和谐氛围。家庭支持是预防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家人应该关注新妈妈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尊重和支持。同时,家庭氛围的和谐也有助于减轻新妈妈的育儿压力和焦虑情绪。夫妻之间应多沟通、互相理解,共同承担育儿责任。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作息,适应母亲的角色。新妈妈在产后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作息、适当的锻炼和均衡的饮食。这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帮助妈妈适应角色的转换,与婴儿进行交流、接触,并鼓励参与照顾婴儿,培养新手妈妈的自信心。

(4)社交互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新妈妈在产后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和其他新妈妈交流互动。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同时,社交活动也有助于新妈妈获取更多的育儿经验和支持。

(5)自我关爱: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心态,寻求专业帮助。新妈妈在产后要学会自我关爱和调节,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支持。同时,新妈妈还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做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3.应对产后抑郁的措施

(1)识别症状:了解症状表现,及时发现并就医。新妈妈在产后应了解产后抑郁的症状表现,及时发现并就医。如果发现自己有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症状,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2)心理支持:接受心理辅导,学习应对技巧。心理支持是应对产后抑郁的重要措施之一。新妈妈可以接受心理辅导,学习应对技巧和情绪调节方法。心理医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人际疗法等方法帮助新妈妈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

(3)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药物治疗是应对产后抑郁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新妈妈可以使用抗抑郁药物来缓解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症状。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新妈妈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和副作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蒙山县人民医院 贝维梅/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