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自始自董卓扰乱国家,汉末纷纷掀起了一场漫长的战火,各路豪强纷纷借讨伐董卓之名,谋求自己的私利,暗中扩展势力。虽然口头上声称是为了除贼扶汉,实则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这场乱战的硝烟几乎笼罩了整个华夏大地,同时也孕育出了许多英雄豪杰。

——本文主要述说一位东吴名将。曹操对他念念不忘,刘备视他为心头之患,孙权后悔未能听从他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众所周知,在汉末时期中期,天下逐渐呈现出了三足鼎立之势。曹操、孙权、刘备三位雄主成功地划分了天下版图。能够在如此群雄争霸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显示出这三人的统治力远超其他豪强,是汉末时期综合能力最强的君主。在同时影响到这三位君主的将领中,出现这样的人物极为罕见。因此!这个人可谓是汉末时期少有的人才。——他就是孙吴的支柱,奠定了孙吴基础的元勋,建国时唯一被列入功臣录的大将,孙吴首任大都督,周瑜。

曹操对其朝思暮想,却被拒绝于千

赤壁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其影响之深远可媲美曹袁官渡之战。周瑜在此战中取得胜利,击溃了曹操,彻底粉碎了他一统天下的雄心,为三分天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随后,南郡之战中,曹魏频遭失利,导致不得不撤出荆州防线,进一步巩固了三分天下的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曹操一直对周瑜垂涎欲滴,不遗余力地想将其纳入麾下。据《江表传》记载,曹操亲自前往扬州试图招揽周瑜,并派遣九江蒋干前去游说。蒋干相貌俊美,口才了得,广受江淮之间人士的赞誉,然而,当他见到周瑜时,却束手无策,无法找到说服他的机会。

里之外

周瑜临行前对蒋干说道:

“在世间行事,能够遇到知己之主,外表现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情,言行一致,共同承担荣辱。即使苏轼、张载再生,郦道元再现,也只能被抚背而折辞,难以被你所动摇。”

蒋干回到曹营后,只对曹操说了一句话:“周瑜雅量高致,不受言辞所动。”曹操因此再也不敢考虑招揽周瑜。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为了挑拨孙权与周瑜的关系,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是因为疾病才放火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得此名。”然而,他忽略了孙权与周瑜之间的深厚情谊,这并不是他一纸书信所能破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视周瑜为眼中钉,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

在孙吴集团中,谁对刘备集团最为警惕?谁最不想看到刘备这股外援势力的发展?谁最早洞察到刘备的野心壮志?——正是周瑜!

刘备依附于东吴时,周瑜曾提议将刘备调回吴地,分散关羽、张飞的势力,防止他们凝聚力量脱离东吴集团的掌控。周瑜对荆州领土的掌控非常谨慎,时刻警惕刘备的野心,因此只分给了刘备南郡南岸的油江口。刘备因领土过少而去见孙权,希望能借取荆州,然而周瑜却正在谋划“二分天下”的计策,意味着只要周瑜在位,刘备永远无法得到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