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婆媳关系,才是最好的呢?是亲如母女,还是相敬如宾?

俗话说,婆媳关系,远香近臭,烦的就是脸大和没有自知之明的人。那么怎么样的婆媳关系,才是最安全的呢?

其实,最安全的婆媳关系,肯定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双方永远客客气气的。只有如此,你才能和对方同住一个屋檐下而不闹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儿媳要求婆婆去外地照顾孙子

苏阿姨的儿媳妇是下嫁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苏阿姨对这个城里来的儿媳妇都有些怵。

儿媳妇对她的态度,不冷不热,从来不主动喊“妈”。不管是人前人后,多数时候儿媳妇都是直呼其名或者直接喊“喂”。

苏阿姨心里挺不舒服的,儿媳妇虽然是下嫁,可她的儿子却也不是上门女婿。起码两个人谈婚论嫁的时候,苏阿姨是拿出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给儿子在儿媳妇娘家本地买了一套婚房。

儿媳妇生下孙子的时候,嫌弃苏阿姨是农村来的,不愿意她伺候月子,指定她父母来照顾月子。苏阿姨有些失落,但好在她想得开,儿媳妇不愿意要她照顾,她就补贴钱给儿媳妇。

因为苏阿姨的会来事,婆媳两个人倒也相安无事。后来孙子满月,苏阿姨就回到了自己老家,从此就没有再去过儿子家。

直到孙子快三岁了,儿子突然打来电话,说儿媳妇要求婆婆去外地照顾孙子,因为儿媳妇的父母身体不好,没办法再帮他们带孩子。儿子儿媳工作忙,又没办法事事亲为,只好求助于老家的婆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儿子家月花4千,婆婆自掏腰包

儿子有求于自己,苏阿姨自然是满心欢喜,当天晚上就收拾行李,第二天丢下老伴就去了外地儿子家。那时的苏阿姨,还满心期待,自己给儿子儿媳带孩子,等老伴退休了,也过来儿子家,到时候就可以一家人住在一起,自己和老伴也终于可以享享天伦之乐了。

然而,去到了儿子家,苏阿姨才发现,很多事情,根本超出了她的期望。没去之前,儿子只说让苏阿姨帮忙照看孩子,做做家务,却没说还要苏阿姨自掏腰包去养活儿子一家三口。

儿子每天早出晚归,苏阿姨基本都很少见到儿子人。儿媳妇稍微好一些,但每天下班到家,儿媳妇都是直接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对孩子对家务全都无动于衷。

照顾孙子,料理家务,苏阿姨倒也是信手拈来,不算太费事。可让苏阿姨为难的却是,儿子儿媳每月都没上交过生活费。而孙子每月奶粉钱,家里生活费以及杂七杂八的开销,算下来,每月基本要4000块钱。

苏阿姨每月退休金才3000多,全部拿出来也无法应付儿子家一个月的开销。刚开始去,苏阿姨不好意思说自己缺钱,只能拿出自己的养老钱来应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儿媳:先花你们的退休金

可应付次数多了,苏阿姨也感觉吃不消。老伴心疼她在外地没钱花,又主动倒贴给苏阿姨2000块钱。可长期以往,苏阿姨也觉得很不是滋味。

左思右想了很久之后,苏阿姨终于开口跟儿媳妇要2000块钱生活费。苏阿姨是这样想的,自己每月3000块钱退休金,她拿出2000块钱花在儿子的小家上,自己留一千急用。儿媳妇也拿出2000块钱当生活费,这样大家的经济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苏阿姨跟儿媳妇说清楚了缘由,她以为儿媳妇会体贴她,也会毫不犹豫拿出2000块钱来。可谁知道,儿媳妇却拒绝了,还反过来对苏阿姨说:你们老两口不是有退休金吗,先花你们的退休金,反正你们的退休金,迟早也是留给我们的,早花晚花都一样。

苏阿姨以为自己听错了,毕竟,她和老伴的退休金,虽然早晚也是会留给儿子,可却不能现在就全部花光光吧。万一以后他们老两口有个头疼脑热,儿子儿媳妇会出钱救治吗?

苏阿姨可不敢盲目乐观,毕竟从她来到儿子家半年,儿媳妇没给过她一分钱生活费。儿子虽然硬塞了一千块钱,可一千块钱也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毕竟杯水车薪啊。

总之,不管苏阿姨如何说清楚困境,儿媳妇就是不愿意每月拿出2000块钱。甚至在儿媳妇看来,公公婆婆明明有退休金,却不舍得为他们一家三口花,简直就是太自私了。

苏阿姨跟儿媳妇闹得很僵,谁也不主动妥协说话。最后,苏阿姨坚持不下去了,只好跟儿子说明情况,然后不顾儿子的挽留,直接拎起包袱就回了老家。

在她回老家之前,儿媳妇还发了狠话:婆婆不帮忙带孙子,以后就别指望她养老。苏阿姨是含着眼泪离开的,至于以后的养老,她从来就不敢奢望儿子儿媳妇。

与其期望儿子儿媳妇养老,还不如指望自己口袋有钱。起码有钱,自己和老伴还能在人老年迈的时候,住进养老院。

你支持苏阿姨甩手不带孙子回老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