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临川人李井泉呱呱坠地。土地革命之际,踌躇满志,投身红军,踏入中央根据地,参与历次反“围剿”,长征途中,英勇无畏。抗日解放之际,致力根据地建设,支前抗战,组织基层,贡献卓著,见证革命之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缔造,留步西南,1952年,四十有三,掌舵四川省委,长驱直入,见证建国初期四川之腾飞。然“十年特殊时期”降临,干部遭受冲击,李井泉亦不幸受困,身心受创。

1967年,造反派猖狂,李井泉备受残酷迫害,诬陷之下,党籍荣光尽失,五十八之龄,一切职务被撤,遭受无情批斗。

1975年,李井泉荣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尽力恢复秩序。四人帮覆灭后,继续任职,投身改革开放,百折不挠。中顾委成立,李井泉加盟,担任中顾委常委,积极为国家大政方针建言献策,展现老干部风采,彰显领袖风范。

李井泉,一生坚守初心,默默奉献,却始终不愿矫饰过往,不留传世功名。晚年,拒绝笔墨纪录,回忆自述,更不欲接受采访,宣扬自身。种种拒绝,昭示着他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历史的崇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老革命家,李井泉的经历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然而,他拒绝书写回忆录,不仅不为自己宣传,更不愿铺陈往事。他的选择令人敬佩,也让人深思。

孩子问及其拒绝采访的缘由,李井泉以平实的语言回答:“还能活到今天很不容易了,有那么多战友都在过去牺牲了,要写就写他们,就宣传他们。”他以此表达对战友的敬意,将目光投向那些英勇无畏,默默奋斗的同志们,让他们的英名永存于世。

即便在主政四川时,李井泉也少有宣传。据记载,从1964年至1966年,《四川日报》上几乎找不到李井泉的影子,没有他的照片,也没有他的讲话。这一时期,他身居要职,但他却不渲染个人光环,更注重于为民办事,不为外界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李井泉对历史有所反思,尤其对“十年特殊时期”更是深有感触。他的儿子在那段时期被人打死,但他选择不追究凶手的责任,深知这一切都与特殊时期的动荡有关。

1985年,响应号召,李井泉退出中顾委。晚年,他安度北京,直至1989年因病离世,享年80岁。他的一生,如同一首深沉的诗,静静诉说着对历史、对同志、对国家的一片深情,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