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两国,从古代到近现代渊源一直很深,总体上关系亲密。上世纪初日寇侵略朝鲜时,大量困苦的朝鲜百姓越过鸭绿江,到中国东北生活。此后人数越来越多、超过百万,他们之中有不少青壮年在中国参加了抗日战争,甚至是日后的解放战争进程。而新中国建立后,志愿军更是帮助朝鲜人民赶走侵略者,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所以实事求是地讲,两国之间互有帮助,关系还是很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十年代后期,中国与邻国苏联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由于苏联时任领导人赫鲁晓夫的不合理要求和霸权作风,干涉了中国主权,导致原本亲密的两个大国,转为矛盾甚至对峙状态。六十年代勃列日涅夫上台,我国一度主动示好,但苏联态度强硬没有改变对华政策。新中国在这一时期非常被动,国际舞台上同时受到两大阵营的孤立和排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苏联在军事对抗中吃了亏,勃列日涅夫恼羞成怒之下,扬言要对我国进行核打击。新中国的老一批革命家正直强硬,我们并不怕对方的核讹诈,但面对强权和威胁,还是要讲究应对策略。正当我国面对巨大危险之时,又发生了一个意外情况:我们在东亚地区的“好友”朝鲜,69年选择完全站队苏联,在鸭绿江边紧急部署了相当规模的作战部队,大有“一触即发”的架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为何比苏联还“着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朝鲜周边强国林立,他们历来是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国家。事实上从中苏交恶后,朝鲜对华态度已经有所转变,不再像抗美援朝前后那样亲密。从一个侧面,就能清晰看出这种变化:1969年中朝贸易额已不足1亿美元,比3年之前缩水了一半还要多,这无疑是很不正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中国试爆首颗原子弹成功后,金日成曾兴奋地希望引进核技术。原子弹是护国重器,并且具有特殊性和危险性,我国难以将这一研发成果跟朝鲜共享,因此婉拒了金日成,这导致朝鲜政府在态度上进一步倒向“老大哥”苏联。苏方也承诺并援建了朝鲜大量工业项目,给出不少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朝鲜的变化,我国政府是感到失望的,但没有选择针锋相对。当时的主要矛盾还是苏联威胁,借助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巧妙地通过外交运作,将美国力量拉进中苏矛盾中,美国政府对苏联发出了战争警告,使得勃列日涅夫不敢轻举妄动。这是一种大国间的制约和平衡:69年中苏关系虽然紧张到了顶点,却在一番复杂博弈后,逐渐消弭了核战争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轮到金日成尴尬了:苏联不动手,中国的危机暂时搁置,朝鲜这边陈兵边境线又算怎么回事?如果中国政府真的跟朝鲜计较的话,金日成的麻烦就来了。不过当时的我国周边环境并不好,朝鲜的做法虽然令人不满,但我们不会采取军事制裁手段。真正的威胁,还是关系没有得到实质修复的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背景下,1969年国庆节我国邀请了朝鲜代表团,以缓和矛盾化解尴尬;而朝鲜政府也找到了台阶,赶快进行妥善安排,来北京向我国道贺。第二年春天,我国派团前往朝鲜访问,算是一种礼尚往来,基本平息了两国此前的不愉快。借这次访朝的机会,中国代表团专门祭奠了志愿军烈士公墓,也是对中朝友谊的一种确认和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