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关注的“胖猫”事件,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5月19日晚,重庆警方发布了关于“胖猫”跳江事件的具体通报。

全文很长,但关键点只有三个。

一是感情上。

胖猫和谭某并非网传的网恋,线下只见过两面。

而是正儿八经的恋爱关系。

谈了两年,已经互见亲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在金钱上。

两人交往期间的转账记录,都已核实清楚。

胖猫转账79.9万,谭某转了46.3万。

胖猫跳江前,谭某明确拒绝了其转账的要求。

警方经查证后,确认谭某并未实施以恋爱之名骗取胖猫财物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犯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是舆论上。

胖猫的姐姐刘某,故意操控舆论。

通过有选择性地截取聊天记录,找人代写文案以博取网民同情等方式。

引导网友对谭某进行人肉、网暴。

行为涉及违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篇看下来。

网友期待的正义,没有出现。

反而是围绕着胖猫之死的利益纠葛、人性龃龉,被扒了个底朝天。

顿觉一阵恶寒。

一个“人”死了。

一个鲜活的生命,以那么悲惨的方式结束了。

得到最大关注度的,却只有钱。

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把他逼上绝路。

没有人去思考,一个好好的人突然决定去死,是因为什么?

我们又是否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

这才是让我觉得整件事里最吊诡的部分。

不该被放大的放大了,真正该关注的反而被忽视了。

胖猫事件定分止争,但带给我们的反思,或许才刚刚开始。

2

个人的感情,不该成为公众的狂欢

胖猫事件为何引起全民激愤?

最大的矛盾点,在于两人之间的金钱往来。

谭某到底是不是“捞女”?

我们先来盘一下警方的调查。

通报中里写,从2021年11月两人确定关系,到2024年4月胖猫跳江。

胖猫一共向谭某转了79.9万元。

而谭某向胖猫转了46.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46.3万里,有胖猫出事后,谭某向其父亲返还的“花店投资”和“死前转账”,共13.6万。

同时,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支付宝账户。

胖猫比谭某多花了7.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算,两人恋爱期间,胖猫比谭某多支出的总额,应该是:

79.9-46.3-13.6-7.5=39.7万。

事后,谭某返还13.6万。

那么两人在支出上的总差额,就是39.7-13.6=26.1万。

这26.1万,足不足以把谭某定性为“捞女”?

网上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才谈了两年多就花了对方26万多,不是捞女是什么?

有人则反驳,按照胖猫每个月2-3万的收入。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又是正常恋爱的关系,女方甚至过年都把他带了回去。

他心甘情愿地多花这20多万,凭什么要去审判女方?

两派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但其实,你有没有发现,“恋爱期间双方花多少钱才合理”。

这事本身就没有一个大家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标准。

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什么?

因为本质上不是谭某“捞不捞”的问题,而是两派人价值观的碰撞。

所以,我一直认为,只要没有违反公序良俗,法律底线。

任何个人的情感问题,都不应该被拿到公众领域审判。

一是因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处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千差万别。

现实和人性的复杂程度远超过我们想象。

没有哪个普通人经得起道德显微镜的审查。

无论是胖猫还是谭某,甚至是你我。

没有人能做到私德完美得挑不出一点错。

除了当事者,旁观者再怎么分析,也是一种狭隘。

当动用公众讨论的权利,去审判个人的私德,只会对双方造成伤害。

作家六神磊磊的一句话我很赞同:

公众话语介入私人,应当遵循边界标准为第一,道德标准为第二的原则。

先界定什么是大众应该管的,再去衡量对错。

否则,就会形成另一种暴力。

其次,回看整起事件,其引发的关注度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也完全超出了合理的范畴。

舆论上。

无数百万粉丝大v和明星在真相未明情况下的接连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桥地点处外地网友送去的鲜花和外卖堆积成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序上。

官媒的多次报道及重庆警方事无巨细的调查。

这些年,明星很爱用一个词叫“浪费公共资源”。

什么叫真正的浪费公共资源。

这就是了。

为了处理这件事引发的外卖事件、造谣事件所用的人力物力。

为了调查清楚一件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所动用的警力。

都与其复杂程度和严重程度不相匹配。

大众出自善意的发声没有错。

警方费心费力的处理也没有错。

错的,是将这起情感纠纷推动为公众事件的幕后推手。

3

人性最不能原谅的恶,是利用他人的善良

胖猫事件最大的反转,也是最让人寒心的是什么?

是胖猫姐姐对舆论的利用。

为了从谭某手中拿回弟弟的血汗钱。

哪怕对方已经早已和父亲达成和解,她还是精心策划了整起事件。

这个局,不可谓不精细。

第一步,有选择性地截取两人聊天记录,给谭某套上捞女骗钱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步,以怀念胖猫为由,用小号曝光女方个人信息和家庭住址,引导网友网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步,精心设计妆容、找人代写文案卖惨。

具体到“自拍时看起来要很疲惫、很委屈。”

“打扮随意一点,可以不化妆让人觉得你憔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此来博取网友的同情心。

并通过投流来给自己增加热度,十几天涨粉300万。

也算是彻底把流量给玩明白了。

网友义愤填膺一大通,最后发现自己才是被操控的小丑。

这可是胖猫的亲姐姐啊!

有人说,姐姐可能只是出于对弟弟的心疼和不甘,才棋走歪招。

我不做评价。

她账号里那句“身份有很多种,姐姐是一种”的个性签名。

或许就是解答。

明明有更多正当维权的方式,却偏偏选择了蒙骗大众这一种。

实在让人无法觉得她无辜。

无论出发点有多么正义合理,都不该利用他人的善良为自己牟利。

真相时代,事件的真相往往在话题中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颠覆,改造。

而当善良一次次被消费,不仅毁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有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

这样的亏,我们不是没吃过。

消费大众同情心来赚取流量的林生斌。

靠卖惨博同情来直播带货,结果被扒出造假的凉山孟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前不久发生的奔驰加塞事件里颠倒黑白的徐老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狼来了”成为一种常态,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一件事的反转再反转。

我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迟早会被蚕食殆尽。

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吝啬于付出自己的善意。

真正要付出代价的,是那些真的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当下一个受害者出现的时候,我们只会想:

是不是剧本?是不是想火?会不会反转?

善良偶受伤害,也许只是阵痛。

但若是整个社会风气已经不容得善良施行,世界就会冷一片荒凉。

所以,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不仅仅是一种为他人负责的理性,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当有一天我们成为弱势的时候,还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4

爱人先爱己,是与所有人交往的铁律

回看整起事件。

其实最让我唏嘘的,是胖猫死前做的一件事。

他退还了客户没打完的钱,给女友订了花,将自己账户里所有的钱都转给了她。

自始至终,没有考虑过家里人,甚至是打一个告别的电话。

我们无法揣测,他生前到底经历过什么创伤。

但我想,一个被好好爱过的人,不会有如此深的绝望。

这件事可讨论的重点,我们真正该警醒的,不该是他和谭某的情感关系。

而是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胖猫的悲剧?

从事情的发展中,我们多少能够拼凑出这孩子可怜的一生:

糟糕的原生家庭,分分合合的情感关系。

没被好好爱过,也不懂得什么是爱。

只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入网络之中,在网游中迷失了方向。

他本是个优秀的孩子。

小小年龄就能赚到50多万,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同龄人。

但他却宁愿让自己过得艰难,也要为他人付出一切。

这才被身边的这些伥鬼们,拖入了深渊。

他决绝地去死,失恋只是引子。

本质上是因为,他无法摆脱,“没人爱我”的困境。

但他没有想过,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怎能好好爱别人,又怎能得到别人赤诚的爱?

胖猫之死的外部诱因很多。

可归根结底,是内部动机,是不自爱者,无法乞求别人来爱自己。

命运并不会对所有人和颜悦色。

有些人生来就被安排了不被爱的剧本。

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更多的胖猫们。

但我想说,哪怕深陷泥泞,也请一而再再而三救自己于水火。

不爱自己的人,一定不会真正的去爱别人。

因为你无法给出,自己本来就没有的东西。

越是无人问津的岁月,越是要珍惜自己。

越是没有人在意,越是要懂得自己的珍贵。

爱是自圆满。

任何人都不该是你的希望,只有你才是自己的指望。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

你不再期待别人的垂怜,只是去拥抱自我。

那才是你真正重获新生的时候。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胖猫”警方通报里的三个关键点,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