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那家被刁难的小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那家被刁难的小店

作者:陶舜财经

“我们正常做生意,为什么不让挂招牌呢?”

今年5月8日,在反复尝试递交店招设计方案均未能通过审批后,徐汇区广元路上一家商铺的店铺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求助,说店铺都营业1个多月了还是无店招的状态,这给他们正常经营带来了巨大困扰。

那么是谁从中作梗呢?解放日报的记者采访了解到,是天平街道的审批不通过,一再延误他们的经营活动。

天平街道的名字很有讽刺意义。取的“天下太平”的意思吧?把小店的生意拖死,关门歇业,天下就太平了?

广元路172号一家包子铺的店主赵先生介绍,“包子生意要赶早,早上一早开门,门头都是黑的,没招牌更不知道这里在卖什么,生意怎么做?”

“现在一天只能卖出100来个包子,400元的营业额。而仅房租摊下来一天就要近700元了,这怎么办?”

赵先生必须通过天平街道的微信公众号“治理云”模块,在“限额工程备案”中向街道相关部门提交店招设计方案,通过审批后方能施工设置。

一个小店的招牌为什么老是不给通过?现在都把这种审批搞到网上,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结果由于懒政和怠政,却演变成了“新形式主义”和“新官僚主义”,沟通越来越不顺畅,好不容易准备好了材料,这次说这个不行,下次说那个不行,几个回合下来,几个月就过去了。

后来又说门头要拆掉,可是明明人家那个门头,过去的老板就一直在用,也没拆掉啊。后来,装修工人敲击后,确认屋檐与屋顶梁体连接,拆除是有困难的,两名工作人员这才表示“知道了”。

街道工作人员又换个说法,说这里是什么“风貌保护区”,中间还需要什么社区规划师的参与等等,而这个参与的社区规划师还是个外聘人员。总之这里面乱七八糟的。

问题是你一个单位乱也就罢了,因为你内部管得的一团乱麻,影响了小店老板的正常生意,给人造成了实际损失,这个账该怎么来算?是不是应该由街道办按市场经营损失来赔偿?

从这些一次又一次的刁难不难想象,会不会是因为哪个环节存在腐败空间而这小店老板“不识趣”?

上海本来是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龙头之一,市场经济改革成功的样板间,没想到现在他们的基层人员堕落到了这个地步。

这真的让人感到悲哀。

相比之下,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就亲民多了。在杭州,你要开个店就简单多了,最多只让你跑一次,很多的经营项目一天就给你简简单单办好了。

建议小店老板来杭州开包子铺吧!杭州人民也是很爱吃包子的。

陶舜财经——你每天的醒脑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