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仪式,在经典电视剧《亮剑》里面有过反映: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三个老伙计,此时都已经是军长级别的高级将领,为了被授予少将军衔一事闹得不开交,认为评衔太低,一直找到上级领导,挨了一顿痛批后才醒悟,乖乖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电视剧里的剧情,真实历史里面是有原型的。由于55年的评衔涉及上千位我军将官,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一些军衔可上可下的将领,有部分可能会被低授,只能从整体大局来考虑。但具体到个人,就会有个别憋着情绪甚至找上级吵闹的将领,这并不奇怪。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授衔时对自己的军衔感到不满的6位将领,其中最后一人闹得最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位是三野的许世友上将。满以为能授予大将军衔,但授衔前得知自己评了上将的许世友,十分不满意。直来直去的许将军马上找到了总理,希望能把自己的军衔提升为大将。总理没反驳他,只是给许世友举了一个例子:解放战争时许世友的直接上级,三野的粟司令军衔为大将。许世友顿时沉默了,自己肯定不能和粟一样的军衔,于是便不再纠结,接受了被评为上将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位是四野的聂鹤亭中将。聂鹤亭资历老,红军长征时就是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辽吉纵队司令。这种情况便是文章开头时提到的,介于上将与中将之间的资历。正因如此,聂将军得知自己最后定为中将,大为光火,找到罗帅(主管评衔)发牢骚。罗帅教育不成,一怒之下把喋喋不休的聂鹤亭撵走了。最后聂承认错误后,才在第二年补授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位是二野的王近山中将。王近山战功赫赫,打仗果敢勇猛,被称为“王疯子”。之所以授予中将,是因为军功高、资历却相对较低。王近山便是《亮剑》李云龙的原型,在经过上级劝导后,原本非常不满的王近山还是接受了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位是三野的王必成中将。王必成授中将或上将都合理,本来也没有什么情绪。但是得知三野原主力纵队司令“叶王陶”中的叶飞成为上将,其他二人都是中将时,就感到心理有些不平衡了,为什么自己要低一级?但在上级的一番安抚之后,王必成不再坚持攀比,接受了自己的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位是四野的段苏权少将。段苏权曾是红军时期的师长,55年授予中将甚至上将都在情理之中。但是因为历史问题,三十年代段苏权有3年时间与组织处于失联状态,这成为评衔时的硬伤。由于对少将军衔不满,段苏权没有参加最后的授衔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位是四野的钟伟少将。钟伟解放战争时期提升迅速,成为东北野战军12纵司令员。但也正是因为能打却资历低的原因,1955年只评了少将。其他将领反映意见都很文明,唯有脾气火爆的钟伟少将说了过分的话,扬言要把勋章挂在狗尾巴上,还传到了主席耳中。这样的言论是很不适当的,但为了照顾其情绪,没有被进一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