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秦游是北宋文学家,虽然以词著称,但其诗文亦自成一家,王安石赞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可褒贬不一,南宋敖陶孙嫌其诗“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金代元好问则称其为“女郎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要说最懂秦观的,当属黄庭坚,他给秦观诗以最客观的评价。

直抒胸臆,率性自然,没有苦心经营,更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迹,秦观的小诗好似信手拈来。

下面分享的这四首小诗,是秦观写于不同时期的七言绝句,清新脱俗,写尽了四时岁月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天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 秦观《春日五首·其二》
赏析:

昨夜一声春雷,天空落下绵绵细雨,鸟雀呼晴,晨起就是个好天气。

一夜春雨,将碧绿的琉璃瓦清洗得干干净净,犹如翡翠般晶莹剔透。

熹微的晨光辉映着瓦上的水珠,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

芍药花带着昨夜的宿雨,珠光闪闪,像是情意绵绵的少女含着泪珠。

柔弱的蔷薇经不起风雨的洗礼,横卧在地,花朵低垂着,我见犹怜。

这个春雨后的清晨清新又明媚,庭院里生机盎然,景色是如此美好。

秦观的《春日五首》是五首组诗,作于元祐年间(1086~1094年)。

彼时秦观任秘书省校书郎,与黄庭坚等人同在京城,游学苏轼门下。

这是秦观仕宦生涯最好的时光,境由心生,其笔下的春天美不胜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 秦观《纳凉》

赏析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携杖去寻找纳凉的好地方,画桥南畔绿柳成荫,倚靠在胡床上惬意极了。

入夜,月亮升起来了,船上的笛声不绝于耳,晚风初定,池中荷花绽开,芬芳馥郁,沁人心脾。

这样的夏夜可真好,月色笼罩着池塘,荷花氤氲着清香,有悠长的笛声飘过,如此地清凉舒爽。

作此诗时,秦观23岁,耕读乡间,这江南夏夜的清凉宜人的美丽情景,就是他乡居生活的体验。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读秦观此诗,想到孟浩然的夏夜,一样的清韵悠然,超然物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天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宋 秦观《秋日三首 其二》

赏析

这是一个晴好的秋日,诗人新碾了一团茶饼,然后泡在精美的花瓷杯里,细细地品尝。

诗人饮罢香茗,就叫过嬉戏玩耍的孩子们,检查他们的课业,并督促他们背诵《楚辞》。

天高云淡,这个秋日安安静静的,没有风,小院里也没有落叶,只有几只吐丝的小虫。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小诗,诗人在一个恬静美好的秋日烹茶品茗,指导孩子学习。

远离纷扰,看淡荣辱,静观万物,如若没有超逸的情怀,又怎能拥有这样的逸趣闲情?

秦观这首小诗语言清新朴素,画面生动,洋溢着温馨恬静的生活气息,闲雅又富情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天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宋 秦游《金山晚眺》

赏析

入夜,诗人伫立在金山之巅,远眺望隔水相望的西津,只见一轮新月,悬在西津渡口之上。

朦胧的水汽在江上缓缓升起,几欲天接,烟水迷蒙,原本明亮的新月也蒙上了淡淡的云翳。

那白日里原来清晰可见的一江清水和水中的白沙洲,这时已经模糊一片,根本分辨不清了。

但透过水汽,能看到江上闪烁着的点点灯火,那应该来自西津对面的渔船,给人安暖之感。

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两到金山,八月与黄州归来的苏轼相聚于此,十月独自再至金山。

在这之前,秦观两次科举落第,对仕途一度不再不抱在希望,因为苏轼的鼓励又重拾信心。

这首诗作于这年的初冬十月,冬天很冷,高处不胜寒,可那对岸点点灯火又让他心生安暖。

有梦不觉天涯远,彼时,站在金山之巅的秦游,对自己的前途虽有迷茫,但已认清了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江苏人氏,36岁进士及第,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出身微寒,“敝庐数间”、“薄田百亩”,未出仕前在家乡耕读,屡次落第,因为苏轼的鼓励,终得榜上有名。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秦观30岁时结识42岁的苏轼,二人一见如故,从此结为亦师亦友的至交。

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秦观仕途坎坷,饱受党争之患,虽满腹经纶,却才不得用,一生壮志难酬。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黄庭坚是秦观挚交,赞秦观的诗,也欣赏秦观的词,更痛惜秦观客死他乡。

秦观诗意境悠远,胡应麟赞堪称彼时的诗坛领袖,以上分享的四首小诗,清新雅致,写尽四时之美,无愧世人盛赞

参考文献

《宋史 秦观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