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俭芹

暴雨袭击,如何快速确定积水点?采取什么方法调度排涝力量?怎样实现尽快排涝?5月20日,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行媒体通气会,就系统防汛工作情况及指挥调度中心情况向社会公开。

市民参与上报的积水点,在指挥中心一目了然。 李俭芹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参与上报的积水点,在指挥中心一目了然。 李俭芹摄

与媒体联动,实时发布交通管制信息

5月19日4时至12时,南宁城区大部出现80~180毫米,局地20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实际上,暴雨前夕,南宁市住建局已经闻风而动,于5月19日零时启动了住建系统防内涝四级响应备勤,让现场处置人员提前集中,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

19日7时40分,南宁市住建系统将防内涝等级提升至一级响应,全市排涝泵站启动,市住建局通过与各新闻媒体联动,实时发布更新交通管制的信息。

在这场“战斗”中,南宁市住建局共调度661名排水工作人员参与防汛应急响应,出动车辆112辆,大型处置组5组,抽升设备85台套,39座排涝泵站、闸坝全员在岗值守,累计排水49.2万立方米。19日中午12时许,南宁市有20多个积水点已完成处置,其余几个点也在当天下午完成了抽排。

市民随手拍,上报40多处积水点

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用事业三科副科长鲁萌介绍,根据经验,南宁市住建局已经在指挥中心的地图上标出了50多个易积水位置;同时,巡查车也是一个个流动的“眼睛”,只要在系统上点击这辆车,就能通过车载摄像头看到现场积水和救援情况,方便指挥调度人员。

该局还牵头开发了“防涝随手拍”小程序。发现城市积水及排水井盖问题,市民可及时上报信息,后台工作人员会根据定位及现场情况处置。在本次暴雨过程中,市民共参与上报40多处积水点。

加快排涝泵站改造,提升抽排能力

对于民族大道新民立交、青秀区长堽路六里、青秀区葛村涵洞等几处“老大难”积水点,鲁萌称,新民立交处的雨水管网“路长坡缓”,为此,南宁市给此处加了一条“水路”,在雨水聚集时,通过南环路抽排进邕江,但因当天雨量太大,抽排从早上6时20分持续到下午1时。长堽路六里附近正在建设泵站,新泵站尚未完工,排水难度较大,这也是最后一个完成抽排的积水点。

鲁萌称,下一步,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强水质净化厂调度,提高雨天运行负荷;加快实施排涝泵站维护改造工程,提升抽排能力,最大限度将初期雨水输送至市政管网,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