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172期。开国上将黄永胜在1971年9月前,军内地位非常高,出任过总参谋长、军委办事组组长等军队核心职务,并且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位居副国级干部之列。但因为原四野统帅的原因,一批曾经春风得意的干将纷纷落马,黄永胜就是其中之一,被组织隔离审查。人生的大起大落,难以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吴邱李”是在1981年的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上,才被正式宣判罪行的。黄永胜被判刑18年,刑期最长。当然,一是出于对他们过往战功的认可,二是这些人的年龄都在60岁往上了,所以1981年后“黄吴邱李”并没有真正在监狱服刑,而是全部获得保外就医的待遇。黄永胜在青岛、吴法宪在济南,晚年他们都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生活也有很好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不是说黄永胜一天牢也没有坐过。事实上,黄吴邱李等人都经历了10年的隔离审查,实际上就相当于监禁。在事件初期,有大量问题需要调查审问,但黄永胜多数时间缄口不言或者回避自己的实质问题,没有主动向组织交代,这让毛主席感到失望。有一天黄永胜突然一反常态,给主席写了封亲笔信。但伟人看过信,却有些哭笑不得。沉思之后,主席做出了相应的批示,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黄永胜并不是想通了,也不是思想觉悟提高了,他在信中仍然没有如实交代罪行。写信的主要的目的,是向主席反映牢房饭菜太差、生活条件太差,自己适应不了,希望能够得到改善。很难想象一位犯了严重错误的军队干部,在隔离审查期间居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还是以写信给最高领袖的方式。黄永胜的思维确实十分奇特,要说原因的话,只能是他养尊处优惯了,并且酷爱美食。在抗战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就主持开过饭店,对于厨艺颇有研究。此时他可能真受不了监狱里的苦,尤其是清汤寡水的饭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虽然没有看到黄永胜交代问题的态度,但还是破格批准了黄永胜的请求:他有资格吃好,应该吃好。这无疑是主席对黄永胜过往战功的一种肯定,功是功过是过,主席的心里自有一杆秤。黄永胜也曾是主席的嫡系爱将,甚至就连“黄永胜”这3个字,都是毛主席在红军时为他改的名字。解放战争后期黄永胜官至兵团司令,是四野大军的代表性人物。1955年他成为正兵团级的开国上将,这种资历和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主席批示之后,黄永胜的饭菜质量大幅提高,由原来的每天8毛钱伙食标准,提高到天天有肉,每周有牛奶的水平。受黄永胜上书之惠,“黄吴邱李”四人的关押条件也获得了明显改善,房间里甚至有了热水和马桶,比原来舒服太多。由此可见,中央领导对于这些战争年代有过贡献的人,还是给予了必要的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永胜晚年在青岛度过,他曾经感慨地对儿子说:狗是最忠诚的,永远忠于主人,你记住了啊,爸爸就属狗。黄永胜话里有话,他始终认为自己忠于四野统帅、也忠于毛主席。但他所谓的忠诚,没有以党性和原则为基础,归根结底是有问题的。1983年4月,黄永胜因肝癌去世。这种病很大程度上和心情郁结有关系,可见在这位上将的心里,晚年还是埋了很多事,没有对人打开心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