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主席的心脏在北京停止了跳动,这代表着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与世长辞。

悼词文稿起草完成后,党内一致决定由华国锋同志致悼词。

1976年9月18日,追悼会在天安门广场上如期举行。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华国锋同志刚说了14个字,便引得在场数万人失声痛哭,不能自已。

那么悼词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又为何能让在场数万人如此感同身受,潸然泪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

弦外之音

实际上,在毛主席与世长辞之前的几个月,他的医生就已经诊断出他心肌梗死严重,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整个8月,中共中央前后向国家各方面有关领导发出了三次特急电报,内容都是通告毛主席病危的消息。

与身边“不知道何时天会塌下来”的工作人员相比,毛主席倒是显得很坦然,在他病逝前一天的0时到下午16时37分,他还曾经苏醒过几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在这期间他选择了读书、看文件,而后又因为体力与精神不支,又沉沉睡去。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主席在众多中共中央高级领导的簇拥下溘然长逝。

他临终前最后拉住的是叶剑英的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小孟说的:“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只可惜,无论多么伟大的灵魂也不得不被肉体的腐朽所束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左)、叶剑英(右)

消息传出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悉数到齐,向主席遗体默哀鞠躬后,为了妥善处理毛主席的治丧和遗体保存工作,经党内研究决定,以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同志为首,组成了治丧委员会。

当时,“四人小组”的势力还未得到完全打击,甚至毛主席追悼大会的主持还是四人之一的王洪文。

所以为了避免国家在这个特殊时期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动乱,治丧委员会决定立刻向全国主要机关部门进行通告,并且十分严格的要求层层向下、秘密传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洪文

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军委也配合治丧委员会的方针立刻下发文件,要求北京周边的军队全部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防止内乱滋生。

次日晚间,毛主席的遗体从中南海被转移到人民大会堂北厅灵堂。

之后,治丧委员会经研究商讨,确认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由华国锋同志致悼词,追悼大会则由王洪文主持。

1976年9月18日,追悼大会正式举行,并通过广播将悼词实时同步给全国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在数日以前,治丧委员会就已经向全国人民通报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但真到了追悼大会的那一天,许多人眼里还是难掩悲痛之情,一边听着华国锋的发言,一边低低地抽泣。

而当华国锋念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14个字时,许多人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哀恸,在场数万人顿时失声痛哭。

看上去仅仅是普通的一段文字,其中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深意,让现场的人民瞬间读懂了其弦外之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左二)

革命尚未成功

华国锋悼词中所提到的“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14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不是现在的我们能瞬间读懂的。

在毛主席看来,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次重要的革命时期,绝对不能让资本主义从内部腐蚀我党的纯洁性,所以今后的革命必须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完成原本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的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虽然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蓝图还要继续,无产阶级的革命还要继续,伟人就像一面旗帜的执旗手,现在,该后来人接过这面旗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接过这面旗帜的人是华国锋和叶剑英。

10月,在他们二人的努力下,粉碎了“四人小组”妄图利用兵变夺取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并为此前遭受冤假错案的老革命家平反,例如陈云、邓小平等人,邀请他们重新出来主持工作。

到此,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算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拨乱反正,重新走上正轨。

1976年是我党历史上最为沉痛的一年,这一年里,周总理、朱德元帅、毛主席相继去世,全国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毛主席的与世长辞一方面是因为长年工作的积劳成疾,以及战争年代的旧患复发,另一方面是两位亲密战友的相继离世对他的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周总理与毛主席相识多年,两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搭档工作中早已结下了无比深厚的革命友谊。同样,两人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同样都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这一点特为尤甚。

当我们每每提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时,如果说同时代的中国能有一个人足够与他并肩,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周总理,也只能是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左)、周总理(右)

而朱德元帅和毛主席则是所谓“一起扛过枪”的情谊,同样也是半个世纪的共事,朱德还曾经亲口说过“朱不离毛、毛不离朱”这样的话,足以证明两人革命情谊之深厚。

有人说,朋友能处到十年以上,那就不再是朋友,而更像是家人,五十年沉淀下来的战友情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忘怀的。

我想,毛主席听闻周总理与朱老总离世时的心情,与中国广大人民听闻毛主席离世的心情,应当是一般无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左)、毛主席(右)

只不过,一个是失了几十年如一日并肩同去的老友,一边是失了头顶上无论何时都璀璨夺目的那一轮太阳。

那么这份悼词究竟是由何人起草,为何党内最终一致决定由华国锋来宣读悼词呢?

二次受命

说来也巧,为毛主席追悼会起草悼词的主笔人和起草周总理悼词的竟然是同一个,他就是周启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周启才来说,在半年的时间之内接连起草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位伟人的悼词,对他来说既是党对他的殷切期待,也是对他报有充分的信任。

但其实对于周启才来说,他需要迅速收拾好作为从一名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角度来说所产生的悲痛,迅速进入写作状态,必须要将两位伟人的身后事办的漂漂亮亮。

周启才在接到两位伟人逝世的讣告时,眼中的不可置信如出一辙,他的身体几乎每次都不由得抖了一下,眼神里似乎在问:神采依旧的主席和总理已经离开我们了?这怎么可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但后者由于有前者的叠加,接到消息的时候周启才也显得更为哀恸。但相同的地方是,周启才在写每一篇悼词的时候几乎都是哭着完成的。

所谓情真而意切,也只有打心底里尊敬两位伟大革命先驱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字字珠玑、饱含深情的悼词。

邓公评价过周启才为周总理写的悼词,说“(他的悼词)对周总理一生的概括写的都相当到位,特别是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总理进行学习的那几句,写的特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公

所以周启才的稿子通篇几乎没有什么修改,当邓公读到中间的段落时,在场包含邓公在内的众人都不由得落下眼泪。

而在写毛主席悼词的时候,其实周启才是提前做好了准备。因为事关重大,实际上在八月主席身体屡屡告急之时,汪东兴少将就找到了周启才,让他提前准备。

这次周启才虽然悲痛更胜从前,但他有足够的时间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足以让他以自己方式,通过文字的方式,代表党和人民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作出了最后的告别。

而这“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14个字,铿锵有力,既像是伟人历历在目的教诲,也是后来人为之继续努力奋斗的方向。

看完这段有关1976年主席追悼会的这段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