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南开往上海虹桥的G131次列车上,王女士因接听陌生来电办理航班延误赔偿时被骗近7万元。5月2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铁路警方获悉,今年以来,北京铁路警方共接到以“航班延误赔偿”为诈骗手法的案件4起,涉案金额34万余元。提示旅客收到“航班延误赔偿”短信或接听来电时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

据北京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5日,北京铁路警方接到地方公安机关移交的案件,称4月29日11时许,王女士乘坐G131次列车前往南京途中接到陌生来电,对方电话通知王女士预订的航班因机械故障无法起飞,可以办理退票并理赔300元。了解情况后,王女士也没有多想,因为她也的确预订了机票。按照对方的指令,王女士打开自己的支付宝开始进行操作,但发现无法收到理赔款。于是,对方又让她下载了“全视通会议”APP,并要求她打开屏幕共享,对她进行视频指导。

按照对方的指令,随后王女士通过本人的支付宝账号向对方提供的支付宝账号转账了49997元。接下来,对方又让她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并绑定了她本人的银行卡。按照对方的指令,王女士又输入了对方给的手机号及验证码,并使用自己的身份证来激活下载的APP,同时还将银行卡的最高使用限额修改为20000元。随后,王女士吃惊地发现,她刚绑定的银行卡账户竟被消费扣款6次,6次总额共计19998元。直到这时,王女士方才醒悟过来,自己上当受骗了。

在短短的20分钟时间里,王女士共向“对方”转账7次,被诈骗69995元。当天王女士到达南京后,及时向地方公安机关报警。据悉,收到地方公安机关移交的案件后,刑警支队高度重视,目前正在组织开展案件的侦破工作。

据北京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统计,今年以来,北京铁路警方共接到以“航班延误赔偿”为诈骗手法的案件4起,涉案金额34万余元。刑警支队提醒广大旅客,在火车站候车或乘坐火车出行时,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像“航班延误赔偿”等这类的诈骗手法,一定要认真核实辨别,切莫轻易转款,谨防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

通讯员 王海蛟 于春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