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内媒体“观察者网”报道,5月15日,我国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了降低东北地区大宗商品的物流成本,从2007年起,我国按照国际中转业务,同意东北地区货物运到周边国家,在最方便的情况下再中转运抵至我国南方港口入境。对于这项业务,中方已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经验。

到了2023年5月的时候,我国海关总署同意了吉林省新增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简称海参崴)为境外中转港口。对于中俄两国而言,这是一项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海关总署方面将在跟踪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支持该业务的长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央视媒体方面分析认为,吉林省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因为没有出海口,所以需要长期从辽宁深大连港中转海运货物,对东北的经济的发展与物资运输来说有一定制约,长期以往,必然会制约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海参崴地理位置优越,只要能够在贸易上可以和吉林省互通有无的话,那吉林经济的“崛起”将是时间问题。

也就是说,由于海参崴加入到了吉林省的对外贸易中转站,所以吉林的对外贸易路线又多了一些,这对吉林经济长远来看是有帮助的。虽然这件事看起来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国内有不少自媒体却声称“海参崴时隔多年回归”,这种明显夸大事实、耸人听闻的事情,让很多国内网友很容易被信息误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海参崴现在之所以能够和吉林省展开贸易合作,很显然与中俄合作与俄罗斯国内战略转变有关系。在俄乌冲突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人对俄军的战斗力深信不疑,尤其是在绍伊古进行军事改革后,有不少俄军高层以为他们能够在一个月内击垮俄罗斯,所以在对乌发动军事行动初期,俄军在战术上一路高歌猛进,似乎有迅速击败乌军的可能。

但是没想到短短过了一个月,不仅敖德萨没有攻下来,克里米亚都有被乌军袭击的可能,之后又是刻赤大桥被炸、乌军大反攻取得成效后,俄罗斯不得不转变了他们在外交上的重心,选择加大与中国之间的合作,欢迎中国企业到俄罗斯去投资发展。事实上,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加上俄罗斯历史上脱亚入欧的情结,当时的俄罗斯是很亲近西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叶利钦时期、普京执政早期就是如此。虽然普京在政治上表现出强人姿态,但是他的背后是由希拉维克集团支持起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希拉维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非常系统性的政治团体,而且他们也围绕在普京身边,为其提供帮助,甚至也没有明确的单一集团话事人,但是这些出身强力军政部门、前国营企业的政客、寡头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并拥有情报机构的“高效作风”,有着大量潜在支持者。所以对普京来说一方面是政治帮助,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成为他在国内经济、政治改革的阻碍。

除此之外,苏联时期留下了一些遗老遗少们,也在国企私有化改革中获得了不少“经济利润”。所以这些人也有政治需求,有的支持普京,有的更亲西方。只是由于西方不接纳俄罗斯加入北约和欧盟,加上俄乌冲突持续时间超过了一年,所以俄罗斯转变了政治策略,重点发展在远东地区与中国展开经济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实业经济体,而且由于中国的海军、陆军实力和俄罗斯相比有着诸多优势,比如装备技术,人员训练水平,军备先进程度等,所以俄罗斯需要和中国展开更多深度合作,以应对美国将来可能进行的军事侵略行动。现在美军频繁在阿拉斯加地区展开军演,随时都可能会进攻俄国大后方,与北约各国一起“两面夹击”。

在这时,俄军一方面重兵防守西部战线,另一方面也需要在远东地区威慑美国,所以与中国军事力量合作,共同拒止美国的入侵计划就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所以无论是现实情况也好,抑或是为俄罗斯未来着想也罢,普京都必须抓紧时间与中国展开更多合作,让中俄达成更多军事上的战略互信。

之前我国国防部长李传福访问俄罗斯,与普京见面谈事必然就是中俄军事合作加深的象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肯定会看到更多中俄军事合作的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