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林彪,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高超的技战术指挥水准,以及解放战争期间卓越的功绩。林彪的军事能力,即便是放在我党历史上那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林彪的饮食习惯和他的军事能力相比,放眼全国来说那更是屈指可数。

林彪在饮食习惯上,常年吃着他清汤寡水的“老三样”。他本人对此倒是早就习以为常,毕竟从战争年代开始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他手下的厨师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林总这么大的首长,每天咋能就吃这些东西呢?

于是这位厨师找到林彪:“首长,您就给我一个机会吧,我会做好几百道菜,保证让您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林彪听闻后哈哈大笑,拍了拍这位厨师的肩膀:“你有这份心,这很好,但菜单还是得照旧。”

那么林彪到底有怎样的饮食习惯?他的厨师们对他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

林彪吃饭只吃“老三样”的习惯自解放战争时期就有,建国后也未曾改变,大多数人还以为是首长吃惯了山珍海味,想吃点清淡的换换口味。

1964年10月,这是李根清第一次来到林彪家中,他被组织上调过去负责林彪宅邸内勤方面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对于这位传奇的四野司令兼开国元帅,李根清一方面是敬畏、一方面是激动,这可是真正的大人物,自己平时哪怕是想远远的望见都有难度,现在居然可以面对面的进行接触。想到这里,李根清只觉人生真是奇妙。

安置好自己的行李之后,李根清不禁开始遐想,这位赫赫有名的“林总”,平常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大人物会不会有许多独特的生活习惯呢?是不是会比普通人讲究不少呢?

一连串的问题在李根清脑子里蹦出来,他此时的状态就像那个“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对一切都感兴趣。

但李根清表面上可不能显露出来,在这种级别的首长家里做事,很容易接触到一些高级机密,好奇心连猫都能害死,更何况他一个大活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根清来到林家的第一份工作是给林彪送饭,李根清一听说送饭,就又开始忍不住想像林彪平常吃的都是什么。但当他看到厨师卜金华给他端来的晚饭时,不禁睁大了双眼,简直不敢相信。

卜金华端来了三样东西:一个装着开水煮白菜的保温桶、一个一两左右热气腾腾的馒头以及一份不大的清蒸肉饼。据卜金华说,这饼里一般就放二两牛肉。除此之外,还有一对用一小方热毛巾包裹着的竹筷,都统一放在一个盒子里。

此时李根清感觉自己内心的想象世界崩塌了,这么大的首长,就吃这些个菜?感觉还不如自己平常下馆子吃的家常菜。

“同志,这是不是端错了啊,首长就吃这个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厨师卜金华笑了笑:“你是新来的吧?你放心,没端错,赶紧去吧,晚了耽误首长用餐可不好。”

李根清一头雾水,但还是赶紧动身前往林彪的办公室,直到他把晚饭放到了林彪的面前。

林彪扫了一眼晚饭,又扫了李根清,开口问道:“你是今天新来的李根清同志?”

“是,首长,随时听候指示。”李根清顿时觉得有些讶异,首长居然知道自己叫什么,还认出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嗯,去吧。”林彪突出这几个字之后就摆摆手,示意李根清可以出去了,李根清也不拖泥带水,很快就退出了房间。

一段时间之后,李根清才明白,林彪真的只吃这些东西,林家厨子的那些五花八门的菜肴,主要是做给他的妻子和儿女们吃的。

可是李根清想不通,怎么会有人喜欢吃这么清淡的东西呢?林彪还是个湖北人,这不应该啊?尤其是后来他还了解到,其实林彪吃的饭菜里,只有一钱盐和油,并没有其他调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已而为之

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林彪名噪一时,还在《解放》周刊上发表了关于技战术指挥的文章。可好景不长,次年林彪被国民党方面阎锡山的哨兵开枪误伤,子弹从右腋下经左侧背部穿过,伤及了他的肺部和脊椎骨,从此便留下了终生未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

这个病症对于林彪的影响是巨大的,这让他直接缺席了之后整整五年的抗日战争。

1938年,林彪在妻子张梅的陪同下,前往莫斯科养病。在这期间,两人因性格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愈发尖锐,张梅喜动、林彪喜静,张梅更是无法忍受林彪对她的管控与默然。

于是在1942年两人彻底分道扬镳,林彪自莫斯科回长安,张梅则是带着刚出生一年的林晓霖,选择留在了莫斯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梅

林彪回国后,虽然已经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依然落下了“怕水、怕风、怕光”的病根,更是伤及肠胃。自此,他的吃食基本上固定为了后来的“老三样”,再加上麦片和荞麦面糊糊,以及世人皆知的黄豆。

黄豆在林彪这里可以说是一道固定菜品,还要独立于“老三样”之外。能煮着吃、炒着吃、炸着吃,还能磨豆腐吃,林彪在对着地图沉思军事指挥方案时,总喜欢拿盘黄豆吃,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习惯。

林彪不抽烟不喝酒,吃食清汤寡水、少油少盐,吃馒头还不吃皮,由于怕水,林彪平常也不喝水,水果也不吃,几乎全凭食物中的水分供给身体机能所需。

说实话,林彪的身体此时已经很是羸弱,他能撑下整场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局,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林彪举家迁往北京,但其身体却越来越差,不得不脱离工作再次前往苏联进行医治。1951年回国后仍然以养病为主,很少抛头露面,甚至没有参加1955年的授衔仪式。

直到1958年,林彪身体逐渐好转,中国政坛正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林彪得以“重出江湖”,打压了刘伯承元帅等一大批忠诚的国家干部。

并于第二年的庐山会议上,林彪带头将毛泽东思想教条化、庸俗化,借此打压了彭德怀元帅、黄克诚大将等一批敢于坚持真理、说实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林彪从此开始在权力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由于林彪本人生活简朴,甚至比毛主席还要素净,虽然其中是有病症的原因作祟,却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在外人眼里,林总善待同志、为人儒雅,又兼自己元帅之才,的确是当时中国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可个中艰辛只有身在林家内部的人才知道,初入林家担任内勤的李根清,他的坎坷也才刚刚开始。

“不疯魔不成佛”

李根清没有想到,林彪虽然天天吃着单调简朴的“老三样”,但其他人可并不是都跟他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一长,李根清也明白了,首长这身体的确是个问题。据说在1960年的时候,林彪自作主张的吃了羊肉煮黄芪,结果拉肚子拉了一夜,差点没给人折磨过去,自此之后林彪就再也不敢乱吃东西了。

1964年开始,李根清眼睁睁的看着林彪的“老三样”吃食,变得越来越单调。唯一的变化也就是卷心菜换成青菜,开水换成小米粥这样的区别,有时候牛肉饼也会换成猪肉、鱼肉,不过怎么换、什么时候换、换成什么做法,都要按照林彪的意思来。

而且林彪对温度还有着极端的掌控欲望,不仅仅是食物的温度,连环境温度也是。他会给不同的衣物和被褥贴上不同的标签来标记,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选用不同的衣物被褥等等,都要使他的身体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舒适温度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林彪还规定自己的洗脸水不能超过40度,洗脚水要在40到45度之间,最多浸泡十分钟,因此,李根清最难做的工作实际上是伺候首长洗脚。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刚开始给首长洗脚的时候,像是上了战场。”

极端容易使人疯魔,谁也不例外。

1969年,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林彪被定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并且这条还被写进了党章。

这一年,林彪去苏州养病,也是为了应对苏联与我国关系的恶化,许多重要领导人都南下暂避锋芒。苏州当地领导为了讨好林彪,特意给林彪喊来了号称“江南厨王”的吴涌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涌根刚开始心态还很好,对于自己的厨艺颇为自信,后来知道是给林彪做饭,又不禁紧张起来。可当李根清把“老三样”的菜谱交给他的一瞬间,李根清仿佛在吴涌根的脸上看到了与自己当年一模一样的表情。

他拍着吴涌根的肩膀:“吴师傅,照做吧,我当年也跟你一样纳闷儿。”

吴涌根作为“厨王”,也有自己的尊严,他曾经请示林彪:“首长,您就让我做些好菜给您尝尝吧,总是老三样,您身体也吃不消啊!”

但林彪只是哈哈大笑,随后还是让他一切照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群

苏州养病结束,林彪携家人返回北京。1971年,叶群让李根清把吴涌根请到北京来给林家做饭,她在苏州期间很满意吴涌根的手艺。于是吴涌根就被带到了北京,开始面对他这一生最难熬的一段工作时光。

首先是时间问题,吴涌根是个生活作息十分健康的人,但林家人习惯中午12点吃早饭、晚上吃午饭,半夜两三点吃晚饭,这让吴涌根的精神压力直接拉满。为了保证吴涌根能随时待命,叶群安了个电铃连到了吴涌根的房间,这种行为更加加剧了吴涌根的压力。

于是吴涌根想到了抽身逃走,在他多次请求自己患有心血管疾病,无法再胜任这份工作的理由下,1971年7月,吴涌根终于离开了林家回到了苏州。

两个月后,林彪与叶群在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而这一切,此时已经与吴涌根没有什么关系了。

看完这段有关林彪吃饭总是“老三样”令厨师感到心疼的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