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正式向全国地区推行,并于这一年的冬天在全国分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整体来说,直到1952年底,除了西藏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以外,土地改革的任务都已经基本完成。

而在1952年四川地区的土地改革的进行过程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解放军战士们在一众彝族奴隶中间发现了一个会说汉话的老人。起初还不以为然,但当时任西康军区副政委的鲁瑞林知道后,却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急忙赶到现场找到了那位老人。

在反复确认了对方身份之后,鲁瑞林立即与当地彝族的“黑彝”进行交涉,才将老人从这里带走,之后彭老总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甚至还过来亲自慰问。

那么这名汉人奴隶究竟是谁?为什么他能得到彭老总如此规格的礼遇?这样的人物为什么会沦落到成为奴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重如山

这名混迹在彝族自治区中间的汉族老奴,在红军时期竟然挽救过许多将士的生命,在这之中就包括彭老总。

当时,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还保持着较为原始的奴隶制社会制度。在这里,人被细分为五个等级,并按照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少与血缘关系的不同,而进行等级森严的划分。

除了前两个等级的统治阶层以外,剩余的三个阶层几乎都不被当做人看,连最基本的人权都不具备,奴隶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所以,其实解放军原本的目的是要成功推行土地改革的政策,但是当地的阶层已然固化多年,这一点其实相当难进行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牵涉到民族问题比较敏感,所以解放军战士们也不是很敢过于诉诸暴力,但带走一个流落在他乡的汉人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高贵”的“黑彝”们也不会因为一个最底层的奴隶而与解放军交恶,算是送了一个顺水人情出去。

原来,这名老人名叫帅仕高,出生于四川省石棉县安顺乡,是一名船工,每日以撑船摆渡为生。

1935年5月25日,红一方面军被敌军追至安顺场渡口,情况十分危急。那时候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是汹涌湍急的大渡河,是江上寥寥无几的渡船,也是架了无数次也架不起的桥梁。

前有大江,后有追兵,生死只在旦夕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

于是中央军委当机立断,决定分兵两处进军,一部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按原计划自安顺场渡过大渡河,从东岸北进抵达泸定桥。另一部由林彪率领,自西岸绕行至泸定桥。

因为渡船太少,大军想要全部过去不可能就靠这么几艘渡船,而且时间和安全系数都无法保证,只能分兵进发,徐图后计。

此时刘伯承在江边的渡口找到了一个船工,这个人就是24岁的帅仕高。

帅仕高久闻红军声名在外,于是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你们是替老百姓出头的,我们肯定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于是帅仕高联络了几个平时相熟的船工,将最精锐的第一批红军战士共17人送到了大渡河对岸,冒着枪林弹雨成功占领了桥头渡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帅仕高又从附近找来了七十多个船工,几乎是不分昼夜的摆渡,将大军送到了河对岸,创造了极其罕见的“奇迹速度”。可以说,在强渡大渡河的这一过程中,船工帅仕高是当之无愧的头功。

这之后红军一路高歌猛进,顶住了国民党的“围剿”,打退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解放战争,终于让中国各个地区基本解放。

在天下大定之后,彭德怀和刘伯承都一直记着当年的那个年轻的船工帅仕高,希望能当面对他表示感谢,传达党和人民对他功劳的赞许。

其实,彭、刘二位老总多次派人去当初的渡口附近找过帅仕高,都没有寻到他的踪影。但他们也没有放弃,给所有在当地工作的军队领导们都打过招呼,如果找到了类似帅仕高的人,一定要及时告诉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1952年这次土改交涉,意外的在凉山彝族自治区找到了帅仕高,这可算是“意外收获”了,也是给彭、刘二位老总带来的一份大大的惊喜。

那么无缘无故的,帅仕高怎么会跑到凉山的彝族自治区去?

历尽磨难

帅仕高被找到的时候,已然是头发蓬乱、衣衫褴褛、面容瘦弱憔悴,再加上左眼似乎已经失明,此时的他本应该只有40岁出头,却活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好在帅仕高在见到了解放军战士的那一瞬间,时光仿佛停滞。那一瞬间,眼前的解放军跟红军的身影逐渐重合,他似乎看见了15年前自己在大渡河渡口处看到的那一批红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战士剧照

尽管红军时期的战士们瘦弱不堪,甚至其中还有十五六岁的孩子,但他们眼里的火焰似乎比现在看到的解放军战士更加炽烈。不同的是,现在的解放军战士的眼里,多了一份从容与坚定。

这一点让帅仕高几乎可以认定,眼前的战士一定可以将自己从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救出去,就如同他们已经救下了整个中国一样。

解放军战士们也发现了这个与其他彝族老乡不同的地方,这个人的汉语说的很流畅,而且似乎对解放军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一番交谈之下,年轻的战士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当初帮助老红军们渡过大渡河的恩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战士们就回去报告了副政委鲁瑞林,鲁瑞林知道后,很快就反应过来这就是彭、刘二位老总叮嘱过要找的帅仕高。

于是他立刻赶到现场,在确认了身份之后,就通过交涉帮助帅仕高回到了阔别许久的家乡,与家人团聚,还让当地政府给予了他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助。

当年,红军争分夺秒渡过大渡河之后,国民党的军队很快也追了上来,眼看几万红军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就知道他们已经渡过河去,再也追不上了。气急败坏之下,就只能开始大肆搜捕当地的船工发泄愤懑。

好在帅仕高人缘不错,国民党的人来之前就有人跟他通风报信过了,这才能提前逃出生天,但也是急匆匆的收拾了几件衣服就和其他的几名船工一起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颠沛流离之下,帅仕高来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区,因为他除了一身撑船的力气之外,也没有其他特长,想要留在这里,就只能在这里成为了一名当地最低阶层的“呷西”,卖身到地主家当奴隶。

奴隶的日子自然是不好受的,没有尊严、没有希望,有的只是当下“自己还活着啊”,这样的事实存在。不是因为迫于生计,谁又不想堂堂正正的活着呢?

好在这样的生活在他刚过40岁时没多久就结束了,他还有很多时间去同家人在一起,可之前15年的苦难,终究还是烙印在了他的生命里。

那么帅仕高被解放军找到之后又如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越时光

1965年9月,彭德怀受中央指派,前往四川省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委会副主任。虽然已经不在中央工作,但彭老总依然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对于老一辈革命家来说,只要是干革命,到哪都一样。

有天,彭老总正在当地的石棉矿区进行实地考察,闲暇之间听秘书说,帅仕高正在矿区附近的医院里治疗眼疾。

这下彭老总可坐不住了,刚歇下连口水也没顾得上喝,就继续进行考察工作了。很快考察流程提前完成,彭老总立刻吩咐秘书赶往医院,他今天一定要去看望一下帅仕高。

其实早在1955年庆祝红军强渡大渡河的20周年庆典时,他就有机会见到帅仕高了,还是他亲自写信给帅仕高发出的邀请。但当时彭老总政务缠身,抽不出时间去见帅仕高,故而这件事情也就耽搁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现在彭老总身上担子不重,又是难得的偶遇,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说什么也要去探望一下帅仕高。

“终于见到你啦,帅仕高老乡。”

“你是……”帅仕高看着彭老总,一时间有些激动,但又说不出话来。

“你忘啦?1935年过大渡河的时候,我还给过你八块大洋呢!”

“哎呀!你是红军的首长!”帅仕高这才认出了彭老总。

终于,帅仕高站起来,两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这个握手跨越了整整30年的岁月,也跨越了两人30年所经历的人生种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攀谈了好一会,彭老总还叮嘱医生:“一定要把这位老乡治好,他当年也为革命立下过大功劳的。”走的时候又像当年一样,丢下了十几块钱,虽然也不多,但彭老总也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给他了。

帅仕高手里攥着这十几块钱,心中满是感激。后来他才知道,彭老总当时的生活也已经很困难了,十几块钱够他生活有一段时间了。

1995年帅仕高病世,享年84岁,石棉县里还专门为他举办了追悼大会。而他与红军的这段故事也经由人们的口口相传被流传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发向上。

看完帅仕高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