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众人眼中,慈禧被视作清朝覆灭的罪魁祸首,然清朝末代君王溥仪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清朝的灭亡并非单一人物所致,而是众多因素交织的结果,慈禧仅是其中之一。

溥仪深信,清朝的覆灭实乃由那些“奕”字辈的宗室贵族大臣所酿成。他们身居高位,却未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反而成为导致国家衰败的关键因素。

那这个“奕”字辈的王室大臣是谁?他又做过哪些罪大恶极的事情?

不必讶异于未曾听闻其名,毕竟他的家族历史中并无显赫之辈。其祖辈的声名并不显赫,这在他的背景中也并不突兀,鲜有人知亦是理所当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奕劻的爷爷永璘是乾隆帝的第十七个儿子,从这个数字我们就不难看出,奕劻的这个爷爷是不受宠爱的。

尽管永璘并无显著事迹与卓越贡献,故其名声不显,但在影视作品中仍时有露面,虽非主角,却也为观众所熟知,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永璘曾受封为庆亲王,其后离世,爵位承袭至其三子之手。此子继承父业,继续担起庆亲王府的重任,维持着家族的荣耀与尊严,传承着王室的血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奕劻之父绵性亦持有辅国公之爵位,虽位阶不及王爵,却曾企图以金钱谋取王权之权益。然此事终为人所知,不仅未得逞,反致自身爵位尽失。

奕劻年幼时家境颇为困顿,家境之贫寒,几可媲美一贫如洗之境。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努力奋进,以期改变命运,彰显出坚韧不拔的品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一旦失去了爵位,也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国家提供的资金与粮食的补助,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得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前途也显得异常渺茫。

道光帝见侄儿境遇凄凉,心生怜悯,遂赐予奕劻辅国将军之职。自此,他的生活终见曙光,日子也逐渐有了些许期待与希望。

真正令奕劻命运发生转折的,无疑是那位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她的影响力,无疑对奕劻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深远且不可磨灭的影响,堪称其生命中的重大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奇人,于辞世之际,竟将皇位交付予那位行事欠妥、容貌亦显异样的咸丰帝。此举令人费解,却也揭示了历史的曲折与变幻,使得后世对其传位之谜,议论纷纷。

自咸丰登基,慈禧入宫起,奕劻与慈禧便逐渐建立联系。随着慈禧受宠日深,她愈发依赖奕劻。奕劻在宫廷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慈禧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昔日奕劻,文采斐然,书法亦属上乘,故时常代慈禧捉刀。他笔下的书信,不仅字句优美,更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得慈禧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太后确实是书法高手,然而,她的书法造诣与宋徽宗、王羲之等书法大家相比,仍显逊色。慈禧的书法虽有其独特之处,但难以企及历史上的书法大家。

慈禧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书法与绘画皆有所成,技艺确实精湛。然而,这并不能证明她的文化水平高深。她的书法和绘画技艺只是她所受教育的冰山一角,文化修养还需更多维度的考量。

慈禧当时致信其弟,此人倚赖家财,未显真才实学。慈禧深知其弟之短,然仍寄望其能有所作为,故书信中言辞恳切,望其能自省自强,勿再依赖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当时奕劻常替那对缺乏文化素养的姐弟传达书信。他文笔尚佳,深受慈禧的青睐,使得他在宫廷中备受瞩目,赢得了慈禧的赏识。

咸丰帝崩逝于避暑山庄,慈禧趁机攫取部分政权,身为同治帝生母的她地位稳固。见此,奕劻为求自保,遂主动向慈禧靠拢,寻求庇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奕劻深信,只要紧紧依附于慈禧这位权势滔天的太后,未来定能坐拥高官厚禄。在他们心中,皇帝的母亲慈禧,几乎等同于一位至高无上的“神明”。

奕劻那时候虽然日子过得还不是太好,但他还是每个月尽量拿出点钱来讨好慈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数次往来,慈禧对这位皇帝亲戚的看重日渐加深。她对他的态度愈发重视,经常与他交流政务,询问他的意见,对他的话语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倾听。

慈禧成功推翻顾命八大臣与恭亲王奕?后,众多要职瞬间空缺。奕劻敏锐抓住机遇,成功荣任总理衙门大臣一职,肩负起外交重任,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新篇章。

如今社会,若能妥善选择靠山,的确无需担忧优越地位和丰厚待遇。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自身实力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