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林徽因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互联网时代,作为民国才女的林徽因无疑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可供联想的轶事。有人因为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而知道她;有人因为她和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纠葛而认识她;也有人因为冰心所写的《太太的客厅》而听说她。

这些“花边新闻”,再搭配上美丽的容貌和敢爱敢恨的性格,很容易“喧宾夺主”,让人忽略林徽因的其他身份。除去才女、诗人、作家的称号外,她终身投身于并热爱的事业,是建筑学。前两天,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举办的毕业典礼上,林徽因拿到了百年前就该属于她的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虽然她在建筑学上的成就无需任何证书加持,但一张学位证书,却让人们再次记起这位民国才女的另一重身份——建筑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同的观念、立场、信仰、情感,会让人们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产生不同的判断。但不论后人持何种价值观,都不能凌驾于历史客观事实之上。历史人物是过去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但在后人复原、解释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一种情况是历史人物留下的记载信息太少,或出现自相矛盾的说法;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故意歪曲夸大,做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价和分析。

其实,很多历史人物本身就是矛盾的综合体,使得人们在做判断时,总是会受到历史尺度之外因素的影响。很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在道德层面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就不能偏向某一项标准,要把道德尺度、历史尺度统筹考虑,既要承认历史人物在某些方面的突出贡献,也要承认其在另外某些方面的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接收到的信息更多、更快,但有时这反而让人们更“看不清”某些历史人物了。就比如,很多自媒体在提到林徽因时,刻意放大“花边新闻”,来迎合读者。再比如,冰心所写的《太太的客厅》,常被认为借指林徽因在家中所办的茶会,文章内容中显示出对这种茶会的不以为然,而根据其他记载,林徽因的茶会不只有闲谈。1932年,研究中国社会文化的美国专家费正清夫妇在北京偶遇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见如故,成为“太太客厅”的座上客。后来,林徽因夫妇和费正清夫妇结伴前往山西调查古建筑,结下深厚友谊,也为费正清夫妇对中国的研究奠定了根基。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其复杂性、矛盾性,正如我们每一个正在生活着的人一样。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有时人们只看到部分信息,就“一叶障目”,没有耐心搜集更多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不能着急、武断,不要轻易下结论。持一个更宽容的态度,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留有余地,才是做出公正、客观评价的前提。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