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故事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遗憾,光是一部《神雕侠侣》中就有不少让人意难平的桥段,比如“杨过断臂”“小龙女失贞”等,但最让人意难平的其实不是这些被金庸写明的故事,而是那些没有被写出来的故事,比如元初的故事。

《神雕侠侣》的故事设定在南宋末年,而在剧情逻辑上承接它的《倚天屠龙记》却被设定在元末明初,而这部作品又被视为“射雕三部曲”的完结篇,这即是奇怪的地方,既然是三部曲,理应关联得更加紧密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靖、黄蓉剧照)

金庸为何要跳过元初的这段故事不写?

或许是因为这段故事过于残忍了。

一、未说完的故事

《神雕侠侣》的故事算是“完整”吗?这要看你怎么想了,如果没有《倚天屠龙记》的话,这部以“情”为主题的作品自然是十分完整的,毕竟杨过小龙女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然而当《倚天屠龙记》问世之后,便产生了诸多未被交代清楚的漏洞。

就拿“倚天屠龙计划”本身来说,郭靖夫妇用以熔铸刀剑的材料正是杨过夫妇当年所用的玄铁剑、君子剑以及淑女剑,可问题在于直至《神雕侠侣》故事结尾,杨过也不曾将自己的佩剑送出,所以他是何时将宝剑送给郭靖一家的?

这段剧情必然是发生在《神雕侠侣》正篇故事结束之后,等于说杨过夫妇下了华山之后的某日又前往襄阳去“赠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过夫妇剧照)

除此之外,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借张三丰之口提到过一位名为“百损道人”的魔头,那人正是后来为汝阳王府卖命的玄冥二老的师父,那玄冥二老尚且如此强大,他们的师父自然不会弱于他们,那人又该有多强?百损道人与张三丰之间又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同时还有最重要的“最后一次襄阳大战”相关的情节,毕竟那可是关系到郭靖一家的结局,郭靖夫妇与郭破虏最终都战死在襄阳,读者自然会好奇这位主角最终是死于何人之手。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金庸都有理由围绕元初时期的武林写一段故事,将那些未被交代清楚的故事写明白。

二、卷土重来的蒙古大军

你可能要说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就是蒙古人入主中原,难免会让中原群雄显得格外憋屈,这段故事也就不值得去写了。

若此时包不同在场,定要说一句“非也,非也”,当然,金庸自己也不认同这种说法。

在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四回中,他就概括性的交代了元初时期的武林格局。

说是:“元代中土沦于异族,百姓呻吟于蒙古的铁蹄之下,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抵抗官吏残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学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间奇人异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之世,武功固更见精进,而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书之不尽。其中西域奇士,大都出于昆仑,而中土豪侠,非少林、武当即属峨嵋。但这是指其卓荦大者,其余较小的门派山寨,又何下千百。”

这段文字便足以说明,后神雕时代,也是波澜壮阔的一个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过剧照)

不过同时也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既然中原武林如此兴盛,为何群雄却没能联合起来,将大元朝廷击败?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蒙古一方也存在足以碾压中原群雄的武林高手,是的,光是蒙古铁骑可不至于让群雄吃瘪,只有真正的顶尖强者,才有可能压制群雄。

而根据《神雕侠侣》中的细节设定,也可以知道忽必烈身边确实存在这么一位高人,那人即是八思巴,也是现实历史中,忽必烈在位时期的蒙古国师,那人能在金轮法王死后成为蒙古国师,足见他的实力不俗。

三、难以招架的敌人

早在杨过和郭靖造访蒙古军营时,书中有提到过这么一号不起眼的人物。

原著道:“此时国师、尼摩星、潇湘子又已攻到身前,郭靖眼瞧四周军马云集,比适才围得更加紧了。王帐前大纛之下,忽必烈手持酒碗,与一个和尚站着指指点点的观战,显见胜算在握,神情极是得意。郭靖大喝一声,负着杨过向忽必烈扑去,只三四个起伏,已窜到他身前。左右卫护亲兵大惊,十余人挺着长刀长矛上前阻拦。郭靖掌风虎虎,当者披靡,一名亲兵被他掌力扫得向外跌开,只须再抢前数步,掌力便可及忽必烈之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忽必烈剧照)

这个不起眼的和尚,就有可能是八思巴,否则一般人又如何能有资格与忽必烈交流?

若无意外,后神雕时代的群雄多半会在杨过的带领下抗击蒙古,只是八思巴一出手,杨过也难免吃瘪,毕竟一个只是金庸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另一个却是有历史原型的高人,金庸从来都不会为了一个虚构的角色去牺牲拥有历史原型的角色。

就好比《倚天屠龙记》中,哪怕张无忌做得再多,最终也必将输给朱元璋,因为创立大明王朝的人只能是朱元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龙女剧照)

所以但凡杨过要出手抗击蒙古,就难免死在八思巴手中,至于小龙女,她的命运或许更悲惨,当年杨过带着小龙女在蒙古军营做客时,忽必烈就感叹小龙女貌若天仙,大有让杨过做媒的意思,哪料杨过说那是自己的妻子,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此时杨过已死,小龙女难免被擒,至于她的结局是怎样的,那便难说了。

只知道后来郭襄苦寻杨过二十多年也未能再见杨过一面,后世的黄衫女子也说“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或许这才是金庸没将元初的故事写出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