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乒乓球领域,有一项新的理论正在崭露头角——太极乒乓球。这项理论的提出者湿父认为,将太极哲学融入乒乓球运动,可以给我们对于乒乓球反手技术带来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手绕臂式动作框架

陈梦的反手防弧线球动作是一种经典的反手绕臂式框架。与其他选手不同,她的动作更像是打太极,兼具攻守之能,让她能够轻松自如地控制局面。这种框架也更适合业余球友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绕臂式反手框架有点像打太极的动作,手臂基本上是不怎么去发力的,主要靠肘关节去带动整个手臂去运动,因为在防弧圈球的时候主要是借力防守为主,没有主动进攻,所以手腕、前臂动的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绕臂式框架练习方法

首先把肘关节支撑好,让大臂支撑起来,大臂比这个右肩稍微低一点点,然后大臂和身体差不多是在90度左右,把它支撑起来,前臂和大臂差不多在110度左右,然后手腕内屈让拍头对着左侧,利用肘关节在身体的右侧进行画圆,大臂、前臂都不要动,手腕也不动,固定好,可以稍微放松一点,把拍面控制好,在防弧线球的时候可以不动拍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动撕时在触球的瞬间就可以稍微的手腕往前加一点点动作,因为在防弧线球的过程当中过来的球本来速度就很快,可以借助它的这个力量,加一点点手腕的动作,就可以把这个球撕过去,质量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极的化劲与打力

太极理论中的化劲和借力打力概念也被运用到了这一技术中。化劲帮助球员化解对手的力量,特别在防守过程中,可以通过不主动迎球而是跟随球的弧线,来减轻对手的攻击力。而借力打力则是利用对手的反弹力量,在球在反弹上升期时,通过微调手腕和前臂,增加球的速度和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反手框架体系

这种反手框架不仅适用于防弧圈球,还可以应用在反手拨球和拉球等技术中。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反手动作框架是关键,因为所有的反手技术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下进行。每位运动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打造适合自己的反手框架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绕臂式框架适合业余球友

相比其他更依赖手腕的技术,绕臂式框架更适合业余球友学习。这种框架更自然、协调,容易掌握。而依赖手腕的技术往往需要更高的灵活性和技巧,对业余球友来说较难掌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极乒乓球理论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对于反手技术的全新认识。通过绕臂式的动作框架,运用太极的理念,不仅可以提高球员的技术水平,还可以让业余球友更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这项技术。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在乒乓球教学中看到更多太极哲学的运用。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乒乓网,观看我们后续的教学。

乒乓网刘宝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