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湿疹俗称“奶癣”,很常见,多与变态反应有关[1]。一般出现在出生后 1~3个月,6个月后逐渐减轻[1]。湿疹的临床表现呈多形态,伴有瘙痒,极易反复发作。看着自家孩子又痛又痒,24小时不停地抓挠,家长们焦急万分:宝宝还这么小,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发育?该如何科学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到底什么是湿疹?

大多被“湿疹”折磨得不行的宝爸宝妈都会发出灵魂拷问——到底什么是湿疹?

医学上给出了明确解释:湿疹(eczem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皮疹呈多形性,对称分布[3]。

仅知道湿疹是什么还不够,家长们还需将它与热疹(痱子)做好辨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例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为什么宝宝会得湿疹?

一般认为,宝宝湿疹是由基因及环境等多种内外因素所导致的[2]。

①基因因素:父母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如患有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都会导致其小孩“婴儿湿疹”的发病概率明显升高[1]。

②环境因素:干燥的环境、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某些化学物质,甚至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可能诱发湿疹。

③其他因素:一些宝宝对某些食物、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这些过敏原可以通过触摸、吸入或摄入等方式进入体内,引起身体的过敏反应,从而导致湿疹的发生。

三、对于宝宝湿疹,家长该怎么做?

1、止痒很重要

湿疹会诱发瘙痒,尤其到夜间,瘙痒更加剧烈。这时候的宝宝会忍不住抓挠,如果损伤皮肤,还会有继发感染的危险。不想让宝宝抓挠,家长们可尝试这样做:

①尽可能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多陪宝宝玩耍;

②格外痒的话,可以用凉毛巾敷在湿疹部位,暂缓瘙痒。

2、临床治疗+中药浴养缺一不可

宝宝得了湿疹,疼在儿身,痛在母心,很多家长都妄想着治疗可以“一蹴而就”,这种心态万不可取。宝宝湿疹本就是皮肤慢病,它需要进行慢病管理,并严格遵循相应的原则和方案。(皮肤科慢病管理的原则:三分靠治,七分靠养;皮肤科慢病管理的方案:临床治疗+中药浴养)

临床治疗常使用口服或外用药物。常见的口服药物有:开瑞坦糖浆、西替利嗪滴剂[4],一般要根据宝宝的体重换算出合适的剂量,然后给宝宝服用;外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2]、免疫抑制剂[2]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霜、艾洛松乳膏[4]等。(用药需遵循医嘱,2岁以内的婴幼儿可首选外用药物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研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注意饮食护理

①吃母乳的宝宝:负责喂养的宝妈需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禁食含过敏原的食物。

②人工喂养的宝宝:家长们需要将牛奶煮沸几分钟再喂养;若宝宝对牛奶过敏,可以用豆浆,羊奶等代替牛奶。

4、不要畏惧“激素”

在宝宝湿疹的治疗中,家长们往往谈“激素”色变。事实上,激素的副作用,大多是因为不规范用药导致。

应对严重湿疹的首选药物都是激素类药膏,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规范的使用激素,可以很好地缓解宝宝病情。

参考文献:

[1]振亚.宝宝湿疹,养护要细心[J]江苏卫生保健,2016年7月

[2]资料来源于:百度健康医典,婴儿湿疹专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马琳参与编审)

[3]资料来源于:百度健康医典,湿疹专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建中审阅)

[4]资料来源于:三知健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吴剑波《宝宝湿疹痒的睡不着怎么办》

注: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