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为反击越南的不断挑衅,中国发动了对这一南部邻国的惩戒性战争,打出了我军的声威,并为国内赢得了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越南军队和基础设施损失惨重,再无威胁中国的实力。但是看待任何一场战争,不能只看过程和结果,从战前的军事判断和准备工作上,更能看出一国的军事水准。在反击越南之前,中国做了3件事,无不彰显着智慧。哪3件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件事,北方军事防备苏联。79年对越南用兵之前,中国在北部边境线上投入的兵力不少于南线,用于抵御苏联可能的南下入侵,并设置了逐层防御的纵深布局。一场战争不能只盯着一个对手,70年代中苏仍处在交恶期,并且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治下与越南签订同盟协定,理论上中国反击越南,苏军会出兵中国。在准备对越作战的同时,中国在中苏、中蒙边境线上调动部队,并比南线提前8个小时进入战备,总兵力在50万人以上,从新疆一直延伸到东北。这是未雨绸缪的智慧,并且中国战前制定的南线作战计划不超过一个月,兵力的伸缩有十足主动权,不等苏联出手南线战事便告结束,配合了北线的防御。 事实证明,苏联在此期间虽有军队调动,但自始至终没敢越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件事,赢得美国支持。美苏是上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从战略来讲中国不应同时和两个强国对抗,根据“远交近攻”战略,70年代中美关系明显好转,对于双方制约苏联有着积极意义,其中中国作为苏联的邻国,无疑从这种国际关系的转变中得到了更直接的利益。1979年在反击越南作战前,美国向苏联方面表明了立场,提出两个超级大国都不直接干预中越战局。所以从外交层面上,中国未战便占据了先手,这又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第三件事,抓住最佳时机。中国备战谨慎,丝毫没有托大,反击越南前综合权衡了作战时机,找到并利用有利于我方的出兵时间。越南由于野心膨胀,其主力部队正在侵略柬埔寨,试图称霸中南。利用其深入邻国腹地的空档,此时中国出兵无疑是最好的军事时机。反击战越军实际参战兵力25万(含民兵武装)人,中国则超过56万(一线30多万)。一方面越南如果不从柬埔寨回军,国内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抵抗我军进攻;如果回军,不光耽误战机耗资巨大,还未必有好的结果:部队收缩需要时间,如果突然撤兵是有风险的,此外更是直接丧失侵略权益。敌人完全陷入了两难境地,怎么选择都不是,这又体现出我国的军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