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有一群对教育充满热忱,对孩子充满爱的老师。探索着将自然的教育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透过细节,通过课程传递出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翰笙东篱小学校官方微信号的一篇文章里,学校这样“自我介绍”。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什么叫“自然的教育”?从成都地铁2号线龙泉驿站出发,开车20多分钟,才能到达位于龙泉山上的这所学校。

当村里的孩子都下山到城里去学习时,一些来自上海、北京、无锡等地的家长却带着孩子从城市来到龙泉山,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所“山里的学校”,让他们在山中感受四季,收获“能自己养活自己”的自信……用一位家长的话说,就是践行一种“慢工出细活”的新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龙泉驿区翰笙东篱小学在植被葱郁的龙泉山上

龙泉山上的小学,一个年级一个班

“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风吹,感受鸟叫,这些才是重要的”

从成都龙泉驿城区开车上山,20多分钟就来到了龙泉驿区翰笙东篱小学校(以下简称“东篱小学”)。

翻过山头从山的另一面往下走,山体自然成了城市与乡村间的自然分割。夜晚,这里几乎看不到城市烟火,空旷的山野里,只有蛙叫与虫鸣声。

这个季节,山上野花开放,教室花瓶里一把把五颜六色的鲜花,都是从山里采摘的。上午上课前,学生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打球、接力跑、荡秋千……直到铃声响起,孩子们才离开,汗水浸湿了额前的头发,一缕缕紧贴在额头。

排队进教室前,主班老师与孩子们一一握手问好,“睿睿,早上好”“老师,早上好”。

在这里,课堂更像是游戏。比如一节语文课上,课桌被摆放在一侧,老师和同学们围成圈,席地而坐。大家伴随着节拍,进行词语接龙。上午2个小时里,孩子们唱歌、朗诵,将诗词画成画,各种各样的想法被老师逐一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

据介绍,东篱小学是一所民办非营利性全日制学校,前身是东篱学堂,学费一年4万多元。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共6个班,目前90多名学生,平均每个班十余人。不同于其他民办学校的外观现代大气,东篱小学只有两栋低楼,教学设施简单。

东篱小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冯瑶介绍,与传统学校以文化课学习为主不同的是,这里更注重孩子的自理、自立、运动,以及艺术感知力的培养。学校每周会开设艺术课程,而食堂的餐桶需要孩子们自己清洗,地板需要自己擦,校外农田里的庄稼也需要学生们自己堆肥栽种。

记者看到,学校操场旁的小泥屋、小木屋,都是学生们在上了建筑课以后,大家合作完成的。虽然操场不大,但是这里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可以荡秋千、爬树,也可以玩跷跷板、骑独轮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修建的木屋

冯瑶表示,运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学校的教育理念中,他们注重并释放孩子的天性。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则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通过自己动手获取粮食,让他们内心获得一种“能自己养活自己”的自信。

学生们每周还有徒步课,就在山里进行。

一年级的玉锌老师提上竹篮,带着十多位孩子沿着蜿蜒的小路出发,他们走过农户的房子,应季的枇杷掉落,打在孩子的额头上,孩子们叽叽喳喳,无心理会。

这堂课要从山脚走到山腰,再走回学校,全程一个半小时,一路上老师并不会特意讲课,“主要是走路。”玉锌认为,介绍只是存在脑中的东西,“当孩子们看到四季里这条路上的植物开花、结果,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风吹,感受鸟叫,这些才是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正在进行徒步课

回到山里,家长希望孩子回归本我

“家庭作业几乎没有,就是帮家长做家务,或是画一幅画”

据龙泉驿区教育局相关人员介绍,东篱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学校在完成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课程之外,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开展一些其他课程。冯瑶提到,在课程设计方面,学校也会定期参加区教科院组织的教研活动,教科院的专家、学者也会来校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人类的成长发展,对知识的探索,都必须以对自然有充足的接触作为基础。十二三岁前,是孩子亲近自然的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更多地让孩子亲近自然,会让他们对世界万物保持好奇,激发他们去探索自然奥秘,从而产生独特的创新思维能力。如若错过这个年龄,他们就会选择回避、逃避,甚至是害怕。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少村里的孩子会下山进城接受教育,为什么这些家长带孩子“回”到山里?而且,学校远离城市,山路狭窄,孩子的接送、父母的工作生活都会成为“问题”吧?东篱小学常务副校长何琪介绍,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全成都范围,也有全国其他地方的孩子,比如北京、上海、无锡、青海、湖南等地。

何琪说:“他们选择学校,其实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部分家长跟随孩子来山里‘陪读’,他们也享受在山里的生活。一些家长还在山上租农房,就地开民宿、汉服馆、茶艺馆……逐渐在山上形成了一个小型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龙泉驿区翰笙东篱小学校常务副校长何琪

文馨的儿子在东篱小学上五年级,她和丈夫之前在上海、北京打拼多年,几年前回到成都老家。在确定带孩子来这里读书后,她便在山上租下农房开起了汉服馆。文馨说,选择让孩子在这里读书是因为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大自然接触得多,学习压力没那么大,孩子更自由。”她还表示,孩子在自然中可以获取感知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未来也能积极面对生活。

从最初陪读,到儿子快小学毕业了,她甚至有点舍不得离开。文馨说,除了龙泉山的自然环境让她留恋,孩子放学回家后一家人可以一起散步、聊天、运动,“在孩子长大前有这样一段亲子时光,一家人都很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馨一家在龙泉上山租了一个小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馨正在整理汉服

轩轩是在大连一所私立学校读完一年级后转学过来的。说起转校缘由,她的妈妈张华说是因为学校课业重,“每天有做不完的卷子”,从宽松的幼儿园衔接到小学,孩子有诸多不适应。特别是一年级以后,科任老师甚至私信她去给孩子补课,“虽然老师和孩子都很努力,也很辛苦,但我就感觉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

张华想要给孩子选择另一种教育模式,丈夫对此很支持。她之前来过成都,对这座城市也很喜欢,在确定了东篱小学后,他们便举家搬迁至此。

她认为,学校不会将知识死板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通过形象的、可接触的方式,在自然中感受世界、理解知识。“家庭作业几乎没有,就是帮家长做家务,或是画一幅画。”学校没有考试,没有竞争,因此“家长也变得平和”。

上了一学期以后,张华发现儿子从以前的乖巧听话变得“放飞自我”,“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孩子’本身,不是千篇一律的听话。”她认为,自然而然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变得多么优秀,而是让孩子回归本我,“该哭哭,该笑笑”,家长也在“家长课堂”中科学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从而更好地去辅助孩子成长。

选择新教育,不代表适合所有孩子

“不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初中能否适应传统教育也有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东篱小学的前身是位于成都锦江区三圣乡东篱菊园的东篱学堂。几年前,当得知龙泉山里的一所村小被撤并后荒废,校长专门到这里考察,很快就被现场的自然环境所吸引——学校被大山包围,满眼皆绿。于是,校方很快便决定搬迁于此。

记者采访了解到,把孩子送到东篱小学的家长大部分是自由职业者,也有部分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高校教师等。据介绍,已经在东篱小学毕业的孩子中,除了一部分选择传统教育外,有的还是继续选择新教育或者出国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课间荡秋千

来自江苏无锡的钱女士表示,她选择东篱小学是因为她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低龄阶段有一个宽松、自由、友爱的环境,“他未来可能不一定会是传统意义上多么优秀的人,但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应该是始终对外界保有一份热爱,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也有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这种新教育可能是一场“冒险”。他们认为,新教育不将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如果在初中回归传统教育,是否能够很好地衔接和适应,也存在一定未知的风险。

文馨则表示,适合自己孩子的,并不代表适合所有孩子。学校在重视艺术、体育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在文化课方面存在一定短板。钱女士也表示,目前选择的这种新教育并不适合每一个家庭,因为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待不一样,另外也要考虑交通、生活、工作、经济能力等成本,“给孩子选择学校,投射更多的是家长的选择。”

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