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全职宝妈、夫妻财产约定、老年人离异等热点话题,5月18日上午,2024年第7期妇女维权专场节目在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频道《周末说法》演播厅开播,邀请烟台市妇女维权法律服务团成员梁红霞、刘慧、韩慧雪与莱州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琳4位嘉宾做客直播间。她们立足岗位,结合具体案例,与广大听众进行深入交流,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活动由山东省妇联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频道承办、烟台市妇联协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和齐鲁女性客户端进行融媒体直播,“学习强国”平台、闪电新闻客户端、蜻蜓FM、喜马拉雅FM同步直播,即时收看超24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慧分享了全职宝妈离婚时向男方要求家务劳动补偿的办案经验,详细解读《民法典》有关法律规定。

典型案例:

男女二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结婚。女方生完孩子后,为了照顾家庭,辞职做起了全职主妇。后生了二胎,家里开销增多,夫妻二人因生活压力慢慢开始相互指责。后来,矛盾逐渐升级,女方到法院起诉离婚。女方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要求男方每月支付两个孩子的抚养费。同时,女方认为为了照顾家庭,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要求男方对其进行家务劳动补偿。

律师分析:

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在本案例中,女方为全职宝妈,没有工作,离婚后两个孩子也将随其共同生活,需要解决住房问题。由于二人现居住房屋系男方婚前购买的,首付款是男方给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房屋应当归男方所有,双方婚后还贷支付的款项及相应财产增值部分,应当由男方向女方进行补偿。最终,男方同意将婚前购房交由女方和孩子住到孩子成年,并补偿女方1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慧雪介绍了婚内财产约定协议效力的案例,详细解读《民法典》中有关法律法规。

典型案例:

男女双方通过网络相识并登记结婚。男方卖掉自己婚前购置的商铺,用此款购买了婚房。双方签订《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并进行了公证,约定“房屋产权归女方壹人所有,今后男方不对上述房屋主张任何权利”。同日,双方签订了《夫妻约定》:“双方本着今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的原则,遵守此约不得违背。如违背此约,双方前后签署的一切协议均无效。”然而,因双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后矛盾不断。后来男方搬回老家照顾父亲,两人长期处于分居状态,感情逐渐走向破裂。男方向女方提出离婚,并要求女方将婚房交回。女方认为该房屋已经赠与自己。

律师分析:

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本案例中,夫妻双方签订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书面约定房产归女方一人所有,并进行了公证,符合法律规定,该约定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虽然男方提供了双方签字的《夫妻约定》,但因该约定违背了离婚自由的原则,且未经过公证。最终法院判决房屋属于女方个人所有,男方要求女方返还房屋的主张不能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红霞围绕再婚老年人离婚时如何分割夫妻共有但登记在继子女名下的房产问题,结合办案经验,详细解读《民法典》中相关法律法规。

典型案例:

陈老太在自己40多岁时,嫁给了丧偶且带有一个3岁幼子的林大爷。陈老太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跟林大爷一起把儿子小林养大成人。24年后,因林大爷购买住房时没有携带身份证件、银行转账额度受限等原因,儿子小林帮其垫付了5万元,并将这套房子办理在自己名下。后来,年事已高的林大爷因脑血栓导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由儿子带到自己家中照顾。几年后,林大爷突然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同时,小林也通知陈老太要卖掉这套房子,让陈老太立即腾迁。年近八旬的陈老太不仅面临离婚诉讼,还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况。

律师分析:

根据《民法典》规定,继父或者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在本案例中,法庭调取了当年买房的付款记录、还款记录,以及陈老太抚养小林、形成抚养关系等证据,让小林意识到陈老太的抚养之恩、其对陈老太的赡养之责和陈老太起诉他将带来的诉讼后果。经法庭调解,小林最终同意拿出60万元给陈老太,用于解决陈老太离婚后的居住及养老问题。

李琳从机制、阵地、人才和资源等方面介绍了莱州市妇联全力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经验。

经验做法:

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聚焦问题“联”治、工作“联”动,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教育、民政等9部门,合力解决妇女维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整合基层司法调解室、女性维权站等阵地,创建福巧工作室、沙守芳调解室等独具特色的“家门口”维权阵地,打通妇女维权“最后一公里”。突出妇女维权接线员和信访接待两支队伍建设,村(社区)妇联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实现全覆盖,充分调动心理咨询师、退休干部、退役老兵、爱心能人参与热情,引入心理辅导、芳香疗愈、婚姻介绍等26家社会组织走进社区,项目化开展妇女维权相关活动。开展亲密之旅、荡起爱的双桨、“拒绝冷漠·拥抱温暖”等公益活动,开通“心尖上的幸福梦”公益直播课堂,选拔“美德健康生活”金牌宣讲员走进幸福生活讲习社,分享婚姻家庭生活理念和婚姻关系调适技巧,为广大家庭幸福赋能。

供 稿:省妇联权益部

编 辑:翟 佳

校 对:宋书文

审 核:肖龙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