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孟南2005年9月开始就读于蒙城二中,高一之前,徐孟南都是个埋头苦干,反复刷题的学生,而且成绩一直不错。高一时期,还因为数学考得不错,徐孟南被同学们戏称为“华罗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高一下学期开始,徐孟南接触了一些批评应试教育的文章,特别是韩寒的教育相关文章。徐孟南想着,光批评也不行啊,得搞出一个好的教育改革方案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徐孟南开始埋头苦干,研究教育起来。他观察身边的偏科同学,他们有一些科目比较差,当然也有喜欢的科目,但还是很大可能无缘大学。徐孟南就想到高考应该按照兴趣爱好以及未来职业方向进行选科。当然,这个前提,得在初中阶段,进行一个兴趣爱好以及未来职业方向发展的方向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徐孟南又参考大学里面的走班制,得出高中选科之后,应该进行走班制度。然后,配套的就是,高考应该进行专业组录取制度。

所以,在2007年末的样子,徐孟南就琢磨出了,自认为很好的高考改进方案,并且取名为“三人行教育理念“。就是引用孔老夫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徐孟南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及未来比较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初中结束前选定,然后在高中进行选科分班,高考的时候,进行专业组录取。(大家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和现在新高考类似,对,徐孟南在2007年就预见了如今的新高考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面,徐孟南对其“三人行教育理念“进行强推,包括给韩寒郑渊洁等关注教育的名人留言,求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做了其他一些事情,比如写了《三人行》来虚构“三人行教育理念”下教育场景。直到2008年高考,徐孟南直接在高考上直抒此理念,这就是著名的高考0分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