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其中提出,超前谋划广州与其他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并明确了多条途径广州的预留磁悬浮线路。

在“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主骨架布局”一栏显示,广州至京津冀地区的京港澳通道,广州经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至北京,由1条预留磁悬浮线路、1条高速铁路、1条普速铁路、3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国道组成。

广州至长三角地区的沿海通道(东),广州经深圳、福州、宁波至上海,由1条预留磁悬浮线路、2条高速铁路、1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国道组成。

广州至港澳地区的广深港通道,广州经东莞、深圳至香港,由1条预留磁悬浮线路、2条高速铁路、2条城际铁路、2条高速公路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21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就已提出将在省域空间内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这两大通道,此次广州市发布的规划更是提出了广州至港澳地区的预留磁悬浮线路。

据广州日报2023年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双聘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在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讲坛”上介绍了大湾区磁悬浮线路的四个方案:

方案一为广州东站—东莞莞城—深圳香蜜湖;

方案二为广州东站—东莞虎门—深圳前海;

方案三为珠江新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

方案四为广州站—广州南沙—深圳前海。

四个方案都预留往北延伸至白云机场,往南延伸至香港九龙。

陈湘生表示,目前方案一为优选方案,但是否实施还未可知。“除了广深,沪杭、成渝等地都在谋划兴建磁悬浮线路,看谁能率先上马。”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